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专题 > 留守儿童
给留守儿童更多“精准关爱”
2016-03-28  人民日报  李 拯

字体大小:

  “我国今年将首次摸清留守儿童底数”,在天津大学日前召开的一个研讨会上,民政部官员透露的这一信息,迅速引发广泛关注。据悉,民政部与教育部、公安部等,决定今年开展留守儿童全面摸底排查工作。留守儿童,这个令人牵挂的群体,将有更加精确的“生存地图”。

  留守儿童不是一个抽象的群体,而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组成,有着独特的年龄结构、个性特征和多样需求。关爱留守儿童不能笼而统之,而应该在“精准”上下更多功夫。全国究竟有多少留守儿童?精确数字一直付之阙如,而各种统计又莫衷一是,倘若连底数都摸不清,那就谈不上摸清情况、给予关爱,遑论在此基础上的精准帮扶、因人施策。因此,摸清留守儿童底数,正是迈出“精准关爱”的关键一步。

  这些年来,无论是政府的帮扶政策,还是社会的公益活动,关爱留守儿童越来越精准化、精细化。今年年初,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建立翔实完备的农村留守儿童信息台账,一人一档案,实行动态管理、精准施策”,把“精准”固化为制度原则。而从“三元免费午餐”致力于身体健康,到“上学路上”“爱心妈妈”着眼于精神陪伴,“精准”也是各类公益活动的关键词。关爱留守儿童固然需要政府、社会、专业机构等协同合作,但协同合作的前提正是要针对具体需求实现“精准关爱”。

  事实上,在留守儿童这个庞大群体中,有的孩子掰着手指头数着父母回家的归期,更多需要精神抚慰;有的孩子与爷爷奶奶守着家徒四壁的农屋,更多需要物质资助;有的孩子在孤独寂寞中变得行为孤僻、性格内向,尤其需要心理辅导……每一个孩子都有独属于自己的“小宇宙”,只有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给予他们渴望的关爱,才能抚平流动时代的家庭之伤、社会之痛。

  目前,尽管“精准关爱”已经开始发力,但是真正做到“精准”仍然任重道远。有的地方,政府部门逢年过节组织慰问看望,仅仅是“节日性”问候,而缺少日常性的帮扶与关爱;有的公益项目组织捧着“爱心”上山下乡,但是时间太短,以至于还没有熟悉情况,大学生、志愿者就已匆匆离开。这正如有人指出的,“问题并非出在关爱资源的不足上,而是我们的救助结构有缺陷,帮扶的姿态形式感太强”。无论是政府部门、专业机构,还是社会组织、志愿团体,关爱留守儿童都应该摒弃“形式思维”,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的笼统关爱,更不是忽强忽弱、乍有乍无的随机爱心,而是真正融入到孩子的内心世界,给予他们真正需要的关爱与呵护。

  哪个孩子不眷恋父母的怀抱,又有哪个父母不愿意在孩子牙牙学语中感受快乐、在孩子茁壮成长中体味幸福?既然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撕裂不可能瞬间填平,既然“霓虹灯下你们身影迢迢,乡间的小路我们形单影只”的分离无法短期弥合,那么,就让我们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精准关爱”,以他们渴望的形式抚慰孤独、陪伴成长。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冰花男孩”刷屏,关爱留守儿童如何精准到个人?民政部部长回应
· 留守儿童认知危机:祖辈缺教育意识 学龄前认知迟缓
· 深观察:今天,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 西藏将从7个方面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
· 时评:保护留守儿童立法不能太“柔”
· 关爱留守儿童 别被“带偏”了
· 浙江:立法保护留守儿童 构建全社会关爱网络
· 哈佛大学卢春玲:给儿童更好的“生命开端”
· 26省出台关爱留守儿童政策 不满16岁不得单独居住
· 流动和留守儿童保护项目启动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