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两个眼光找定位
刘彭芝校长认为,找准学校的定位,需要两个眼光,一个是世界的眼光,一个是历史的眼光。只有用世界的眼光和历史的眼光看教育,才能看清世界基础教育已经发展到什么水平,中国的基础教育又发展到了什么水平,才能明确知道中国的基础教育在世界上处于什么位置,人大附中在中国的基础教育中又处于什么位置。
1997年6月28日,在民主选举的基础上,刘彭芝被任命为人大附中校长。在她上任的第五天,她向全校教职员工宣布了人大附中的奋斗目标——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创世界名校。
一开始,老师们都普遍觉得这个目标太不现实,可是刘彭芝一点没懊恼,因为她了解人大附中的历史,人大附中的师生,人大附中的潜能。未来的目标是否准确,前提是现在的定位准不准;要让大家认同你的目标,首先得认同你的定位。定位的过程就是统一思想的过程。此后,她在大会小会反复强调两个眼光的重要性,世界的教育离不开中国,中国的教育离不开世界。中国的基础教育在国际上是有地位的,经过40多年的奋斗,人大附中已经具备了创办“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学校的资格。她的心血没有白费,再加上1998年江泽民主席提出要创办世界一流大学,而人大附中是北大,清华、人大的主要生源校之一,更使全校师生坚定了创办世界一流中学的信心。
1997年6月到1998年6月,是人大附中明确定位、树立目标、统一思想的关键的一年,这一年很艰难,但她们挺过来了。
办学理念:具体化与深入化
创办世界一流学校的目标定了,目前的定位也确实了,人大附中已经知道从什么位置跑,目的地在哪里,可世界一流中学到底是什么样子,学校的老师并不是十分清楚,那一段时间,人大附中的老师密切关注世界一流学校,精心研究世界一流学校。
很多国际名校都有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但刘彭芝不赞成中学过多强调“特色”,她认为中学教育应走全面发展之路。在学生的发展中必须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好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关系,追求并实现科学与人文的平衡;二是正确处理好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和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关系,追求并实现鲜明个性和团队精神的统一;三是正确处理好“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关系,追求并实现全面发展和充分发展的结合。
刘彭芝认为世界一流中学起码要具备以下条件:一是要有世界一流的办学理念;二是要有世界一流的教师队伍;三是要有世界一流的学生来源;四是在课程的广度和深度上要领先于世界平均水平;五是在师生比例上要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六是要有世界一流的硬件设备,比如图书馆、建筑面积、电脑网络、体育设施等;七是要有相当广泛充足的财政来源;八是毕业生考入一流大学的比例要明显高出一般中学;九是在国内外要有较高的声望;十是综合以上条件,形成世界一流的校园文化和精神气质。
1、刘彭芝为人大附中确立的办学理念是:“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
“尊重个性”是针对全校每一个员工的,应该尽可能地为他们搭建平台,从而实现人的价值。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学生本位的思想,指在学校这个大舞台上,主角永远是学生。“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是社会本位的思想,培养一流学生最终是为了服务祖国,造福人民。
2、刘彭芝为人大附中确立的学生培养目标是:“全面发展+突出特长+创新精神+高尚品德”。
“全面发展”对全国的中学来说都是一致的,“突出特长”是对人大附中的孩子来说的,应该在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出类拔粹,学校要对这些孩子进行非常规培养;“创新精神”是迎合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高尚品德”是学生培养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对那些超常学生更要重视品德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丰富他们未来发展的道德底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