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下午,《人大附中创新之路》系列报告第十场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综合楼顺利召开。随着中国的教育逐步与世界接轨,人大附中的教育与交流也在不断的实现国际化。
人大附中的国际交流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定位国际一流,签手世界名校;第二,谋求深度合作,实现互惠共赢;第三,搭建高端平台,同绘教育愿景;第四,世界是我们的教科书。
“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创世界名校”,这是刘彭芝校长12年前为人大附中确立的办学目标,十几年来定位国际一流,签手世界名校一直是人大附中外事工作的指导思想。刘校长又以世界的眼光立足高端,牵手名校,打开了人大附中与世界基础教育的交流的扇扇窗户,从英国的贵族学府伊顿公学到泰国的皇家学院马其顿中学,从老布什的母校美国菲利普斯安多福中学到奥巴马的母校普纳荷中学,从以科技见长的托马斯杰佛逊科技高中到以独特的教育模式文明世界的芬兰罗素中学和艾肯纳斯中学,从被誉为新加坡“未来领袖摇篮”的莱佛士书院到韩国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的大元外国语高中……现在人大附中在全球一共有35所友好学校,遍布世界五大洲。
谋求深度合作,实现互惠共赢。人大附中与各国名校的交流是为了增进对世界各国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了解,达到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目的,实现理解教育。为了深入交流,我们与每一所友好学校都制定了切合实际、步骤详尽的交流计划。
搭建高端平台,同绘教育愿景。建设世界一流中学,首先要打造一支一流的教师队伍,一个井底之蛙不曾见过一井之外的辽阔天空,广袤大地,不会了解外面世界的广大和精彩。创造机会让师生走出校门,走出国门,开阔眼界,学习交流,才可能培养出一流的甲级教师队伍,达到一流的教育水平,取得世界一流的教育成果。
“世界是我们的教科书”。人大附中的校园其实是一个浓缩的世界校园,在这里随时都会遇到金发碧眼的外籍教师和穿着人大附中校服的外国学生,他们是人大附中国际化窗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和中国的老师、学生一样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人大附中人。
在和各国名校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中,人大附中不仅“走出去、请进来”,让师生们有机会体会各国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教育,他们还希望可以将博大精神的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让世界更了解中国,他们希望能够把外面世界的精彩、异国的文化以及自己在国外的所见、所感、所想与每个人分享。
人大附中在开展对外合作交流方面的经验及做出的巨大成绩,给所有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相信也给国内其他学校树立了与国际接轨的标杆,最重要的是人大附中为其他学校开展对外交流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记者 王嘉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