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种以人格塑造人格的事业。教师的人格是师德的有形表现,师德的魅力主要是从人格特征中表现出来的。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诲人不倦”等至理名言既是师德规范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道德的化身、学习的楷模和父母的替身,因而学生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效法、学习的榜样。高尚而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能产生身教胜于言教的良好效果,学生能从教师的言谈举止中发展其性格,从教师的品行中形成其品德,从教师的人格中完善其人格。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由于学生正处在思想、心理、知识等方面日趋复杂和成熟的时期,教师良好的师德和高尚的人格形象就是一部好的教科书,能对学生产生极好的教育作用,高尚的师德是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所起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巨大的、深远的。
教师是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传播者,不仅要传播知识,更要培养、教育学生怎么做人,怎么处事。因此,教师必须自觉的加强师德修养,爱岗敬业,勤奋工作,任劳任怨,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同时,教师要检点自己的言行,把自己的为人处事和言谈举止时刻置于学生的监督之下。在思想上,要实事求是,表里如一;在学术上,要科学严谨,求真求实;在为人上,要胸怀坦荡,诚实守信;在生活上,要平易近人,端庄稳重。教师要努力做到知识丰富、渊博,语言生动、准确,举止文明、大方,以实际行动感召、影响和带动广大学生,在言传身教中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成为学生心目中“身正为范”的楷模,收到“其身正,不令则行”的教育效果。
在人大附中,考核评价一个教师不仅仅是看教学成果,更重要的是看这个教师的师德如何。因为师德对学生的影响更为深远,教师不仅仅是“教书”更要“育人”。当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师德之间出现矛盾时,人大附中总是毫不犹豫地把师德放在最重要的地方。
记得前几年,人大附中从外地引进了一名语文特级教师,课讲得好极了,班里学生都很喜欢他的课,但也有学生反映他不尊重学生,态度粗暴。校长终于坐不住了。为了慎重起见,教务处到班里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是学生一方面对老师的师德不满,一方面对他的课表示欣赏。校长和校务会形成共识:师德欠缺,一票否决!学校决定辞退这位老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