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患上绝症只剩3天时间,你将对身边的人说些什么?一个多星期前,江苏科技大学一名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写“遗书”。这名老师表示,此举是为了鼓励学生们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要荒废大学四年。21日,学生们提交了写好的“遗书”,多名学生认为,这样一份早到的“遗书”让他们重新审视自己,认识到了多年来的遗憾。但是,也有少部分学生表示难以接受,“感觉怪怪的”。(11月22日《现代快报》)
在中国,死亡这个话题有很多忌讳,不到万不得已,人们不愿意去主动触碰,而遗书恰恰是和死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些受传统思维影响的大学生觉得难以接受,也就不难理解了。
但当大学生们以陌生的笔触试探着写下自己“临终遗言”的时候,给他们带来的是正视死亡的勇气和珍惜生命的感悟,是对他们重新思考生命价值与意义的启发。而给我们带来的,却是发自内心的感动。比如有的学生虽然把遗书写成了“家书”,嘱咐爸爸妈妈不要吵架,让爸爸多体谅妈妈,这样的“遗书”如果真的被他们的爸爸妈妈看到,那么必将对他们产生极大的触动作用。
中国人避讳谈及死亡,但也正是这种长期以来的敏感和忌讳,让国内的死亡教育和生命教育严重缺失,其结果就是一些人无法真正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也无法理解死亡意味着什么,甚至把死亡当成是一种脱离尘世烦恼和困扰的解脱。
通过提前“写遗书”的方式让年轻人正视死亡,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重新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可以帮助他们破除死亡在他们心中的神秘感和恐惧感。我们身边的一些人,正是因为对死亡缺乏科学认识和过分恐惧,一旦家里有亲人去世,就会陷入深深的痛苦和迷茫之中,无法自拔,甚至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会郁郁寡欢,无法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说到底,由一封遗书引发的“死亡教育”,不仅可以让青少年了解生命的真实过程,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生与死,成年之后以达观和超脱的态度去对待生命过程中的一切际遇,而且会让他们更加尊重别人的生命以及热爱自己的生命。既然有着如此众多的意义,这封“遗书”即便是虚构的,但也很值得一写。(何勇海)
(来源:太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