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专题 > 新课标
上海市教育学会尹后庆:立德树人——学科教学的根本价值
2018-01-18  教育部  

字体大小:

  在经历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史性发展,中国基础教育正在开启一个新时代。新时代的基础教育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未来社会需要,作为根本质量标准;必须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以及擅于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今天,在我们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努力发展素质教育的时候,我们必须以新时代的质量要求为引领,深入开展课程改革,通过以核心素养为主线的课程和教学体系建设,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应该看到,提出以核心素养为主线的课程和教学体系建设的任务,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是针对当下我国基础教育的问题、也是直面21世纪全球性挑战的改革举措。特别是在经修订的高中课程标准中,从各学科的功能出发提炼了学科的观念和核心素养,这就为素质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落实、落细、落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方向,将为学科教学起到“提神铸魂”的作用。

  在学科教学中,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忽视学科知识体系、结构以及内容本身与人的发展存在的联系。在学科教学中存在着的高厉害性的考试评价导向,让学科教学陷入了纯知识点的追求,学科内容常常被碎片化、断点化,有些教学既不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完整性,也不反映知识体系的要素关联性。教学仅仅关心知识点的局部结论和考试的要求,忽略了许多属于学科知识意义的内容,比如,人类在各个领域知识体系的认知形成过程中有哪些思考过程与方法;这个知识体系如何解释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以及将来;人类在知识领域中如何为真理孜孜不倦地追求甚至牺牲的品质等等。可见,所谓德育和学科的“两张皮”现象其实是人为的,是学科教学的价值追求的偏差所造成的。

  其实,不同知识对人类发展的意义是不同。然而,不管它的意义有多大的差别,就学科教学而言,有一个目标是不应该有区别的,这就是:任何学科的任教教师都不仅要向学生解释知识是什么,而且要让学生了解所有的学科对他成长的意义,让所学的知识和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和社会相联系的重要纽带。当然这都需要学生用自身的实践过程去逐步体验、感悟和积累。只有这样的学科教学,才能让学生知道学习内容的意义所在,才能够影响和改变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引领他们去思考未来对于社会应有的责任和方向。

  我们既不赞成把德育和智育绝然分开成“两张皮”,也不赞成简单地在学科教学中贴上德育的标签,而不是真正揭示内在的文化精神。我们要让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始终伴随着思维方式和行为态度的变化。其实这是一种知识人格化的形成与显现过程:包括学生需要在学习中逐步学会对他人的态度;能够建立起个人的学习兴趣与周边环境的关系,这种关联小到与家庭,大到与社会、国家,能形成一种良性的、理性的,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判断和选择;能对学习和生活抱着主动探索的精神,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积极的生活态度。这些都应该在学科教学之中得以蕴含和落实的。

  虽然学生的大部分学科学习是以分科形式进行的,但学习的最终意义是对知识的融通和应用,学科教学最终应该收获的是影响学生自己的道德判断和价值认同,并且通过实践去表现。所以,学校的学科教学则要提供针对这些本性特征的实践场景和学习要求,让学生逐步知道、学习并强化实践能力,包括基础分析力、判断力、理解力和意志品质。这不仅是所有学科都必须承担的责任,也是所有的教师都必须承担的责任。

  以上分析让我们看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与人的德性成长应该而且必须是紧密融合的。所谓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并不是让教师人人都去当思想品德课老师,而是让所有的老师在所任学科的教学中,把学科知识真正能够通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精神发展和德性成长的智力基础,教学组织和形式能够对学生形成合作、包容的心理品质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所有的教学过程所营造的自由、民主、平等的氛围,能够有利于学生形成创新精神和追求真理与正义的品性,教师在教学中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敬业精神,在学校生活中体现的人生准则和处世规范,能够成为学生的示范和榜样。

  今天,我们着力建设以核心素养为主线的课程教学体系,追求的是适合学生成长需要的质量,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一生幸福奠基的质量,也是让学生与社会发展趋势更加相适应的质量。我们倡导并践行这样富有时代性和先进性特征的主流价值观,一定会在新时代的发展中,让教育为促进人自身和谐发展与社会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尹后庆谈课程改革:统筹五个教育阵地,促进课程共同体建设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