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研究 > 发展研究
西部农村免费义务教育能否美梦成真
2006-01-29    刘媛媛 孟昭丽 顾玲

字体大小:

  2005年,当千千万万农村贫困孩子因中央提出的“两免一补”政策而愉悦地迈入课堂的时候,他们也许不知道,一项优惠幅度更大、惠及更多农村家庭的教育政策正在紧锣密鼓的制定之中。2005年12月24日,国务院发出《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承诺确保2006年,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2007年,这一免费政策扩展到中部和东部地区,同时继续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这项惠农新政如何在“真金白银”的财政贴补方面给予落实、兑现?“义务教育国家办”,能否在2006年的中国西部美梦成真?半月谈记者在位于西部的广西、青海、宁夏三个省、自治区进行了深入调查。

  西部农村各族人民为“免费新政”叫好

  “义务教育阶段上学不用掏钱啦!”在国务院刚刚下发通知不久,半月谈记者在广西、青海和宁夏三地农村调研中强烈感到,无论是农民群众还是基层教育界人士,大家言语中无不充满着对国家投入巨资实施这项“德政工程”的感动、欣喜和鼓舞。而此时,西部各级政府也正忙着制定各种保障措施以确保此政策的实施。

  记者了解到,由于义务教育法规定禁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收取学费,2004年教育部又进行了“一费制”的改革,目前各地学校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收费除课本费、住宿费等外,大部分是以“杂费”的名义一次性收取的,“学费”的名目在理论上讲已不复存在。不过,虽然名目有所不同,杂费的收取各地也有明确标准,但由于政策执行与监督的问题,高收费甚至乱收费现象一直存在,除了享受“两免一补”的家庭,多年来农民群众并未感觉子女义务教育的负担有明显减轻。这次国家明确提出免除学杂费,虽然就具体情况而言就是免除杂费,实际上是从源头上堵住了乱收费的口子。

  “看报纸上说,以后农村小孩一直到初中上学都不用交杂费了。原来都是盼着,没想到这么快就实现了,国家这可真是替我们农民办了一件大好事啊!”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滚贝侗族乡村民徐富高兴地告诉记者。

  目前,广西农村中小学按“一费制”收取的杂费标准是小学每生每年130元,初中每生每年180元。也就是说,从2006年开始,一名广西农村儿童从小学入学算起直到初中毕业,将为家庭省掉1320元的学杂费。按照国家的要求,广西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学生(含农、林场所属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纳入享受免除杂费的范围,这将惠及广西广大农村地区的600多万孩子。

  青海省教育部门的官员也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全部免除学杂费后,小学生每年平均可以减免113元,初中生可以减免140元,每年全省将减轻农牧民家庭负担5000多万元。

  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香日德镇香源村,半月谈记者见到了因为经济条件太差而差点让孩子退学的罗玉香。33岁的藏族媳妇罗玉香有2个女儿,大女儿上小学六年级,小女儿上小学三年级。

  罗玉香告诉记者,家里4口人种了12亩地,种地就是收点口粮吃。丈夫在外打工,一个夏天挣来的1000多元用于家里的开支,家里的老人这几年又一直生病,她们家欠了不少外债。记者看到,罗玉香家土木结构的房屋十分破烂,家里最好的家当是一台已经用了五六年的VCD机和亲戚送的一台12英寸的老旧黑白电视机。

  罗玉香说,两个娃娃每年上学,课本费、杂费、上机费加起来,大女儿要花160元,小女儿要花110元。她说:“我想家里条件这么困难,干脆不让大女儿上学了。可是他爸不同意,说中央下文件了,从今年开始上学不用交学杂费了,我心里这才踏实下来。要真有这样的好政策,我们也就没有理由不让孩子把书读完啦!”

  中央、地方力保资金落实到位

  如今,面对各种优惠政策,“钱从哪来”总是务实的人们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同样,教育界人士也在问:面对地方财力、地方教育资源以及学校运转经费都存在严重不足的西部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免费新政”会不会在基层遇到难落实的情况?

  无疑,资金保障问题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核心问题。国务院最近下发的通知指出,要按照“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共担、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分步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记者了解到,对广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免收杂费和公用经费补助所需资金,由中央与广西地方财政按8∶2的比例进行分担。

  据了解,近日财政部已向西部12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中部地区试点省份预拨专项资金36.9亿元,其中包括免除学杂费补助资金30.2亿元。落实到广西的中央专项资金已经拨到自治区财政部门,目前自治区政府正加紧落实本级财政按规定比例应承担的资金。

  面对免费新政,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马启智也表态说,在全区免除义务教育阶段杂费,实行完全意义上的义务教育,有利于从源头上遏制教育乱收费,缓解经费供需矛盾,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宁夏将明确责任,落实资金,健全预算资金支付管理制度,确保资金分配使用及时、规范、安全和有效,严禁挤占、截留、挪用。

  看来,中央及地方财政在落实资金上将不是主要问题,而健全预算资金支付管理制度,加强农村中小学财务管理,加快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如何合理地将这笔资金用在刀刃上,落实好专项经费使用,培养农村中小学的教师队伍是当务之急。

  “两大疑问”待解答,齐抓共管办好事

  在采访中,基层教育工作人员在对政策表示欢迎的同时,仍有两大疑问,一是农村师资力量仍然薄弱,“免费新政”实施后,学生增多,教师缺少的问题该如何解决?二是教辅教材还需要不需要,能否收费?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东庄村小学老师陈富强告诉记者,村里小学只有他和另外一个民办老师,一个月才288块钱的工资。如今已43岁的陈富强高中毕业后看到村里没有学校,就在院子里无偿给娃娃们教书2年,后来成立了小学,陈富强才在1991年被聘为民办教师,当时每月只有84元的工资。陈富强说:“这些年我一直是民办教师,一年3000多块的收入连女儿上高中都供不下来,正式的编制进不去,不当教师又不忍心看着那么多学生没人教,一直就这么撑着。”

  都兰三中校长才让多杰说,我们这所学校是移民学校,现在学校有学生1000多人,老师才25个,其中只有2个是事业编制。因为老师不够,只好压缩班级,增加班容,现在15个班级中最大的一个班级有90多个学生,学生少的班级也有40多个学生,剩下的班都有60多个学生。

  才让多杰说,学校聘请的教师都是新毕业的大学生,他们每个月的工资只有300元,2005年3月来的二年级数学老师卓玛,到现在还没有发过一分钱工资,就是为了等事业编制才能干到今天。现在一个老师每周要上25节课,每天至少要上4节课。有时候初中老师还要代小学的课程,真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此外,一些基层教育界人士还有疑问:如今免课本费,课本由国家免费了,可一些辅导教材还要不要买?如果要购买,会不会被定性为乱收费?可如果不买,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才能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针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任务艰巨和紧迫的现状,一些教育界人士建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研究问题,及时对基层的疑问作出回应,全力以赴地把好事办好。除加强组织领导,搞好协调配合,落实分担责任外,一些教育界人士着重指出要齐抓共管,强化监督检查。各级政府在安排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时要切实做到公开透明,要把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责任与投入情况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各级财政、教育、物价、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安排使用、贫困学生界定、中小学收费等情况的监督检查。政府要改进和加强教育督导工作,把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和教育综合改革,作为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齐抓共管,才能真正使“免费新政”不走样地从中央落实到地方,最终使每一个渴望教育的农村孩子美梦成真。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中国教育的“线上迁徙”
· 中国教育:波澜壮阔四十年
· 2018中国教育政务新媒体年会在上海交大举行
· 教育专家:中国教育的主要矛盾已发生转变
· 中国教育投入超三万亿元 媒体:下一步是把钱用好
· “更好的教育”:中国教育的时代选择
·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教育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 中国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
· 中国教育的深水突围
· 中国教育改革:就近入学正取代择校 蛋糕分得更公平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