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教材编制:过程方面的6条经验
经验1首先要系统总结已有课程教材建设的宝贵经验。
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没有继承,也不会有进步。
正如上文所述:重点是创新,首先是继承。当前的重点是研究时代的挑战与需要,我们应该如何在已有基础上改进和创新等问题。但第一步是研究继承什么,如何继承。
第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教材的编制极其重视系统总结已有课程教材建设的宝贵经验,坚持“继承,改革,创新”的指导思想。
“人民教育出版社成立以来,在教育部和国家教委的领导下编制了8套中小学通用教材。在长期的教材建设实践中,我们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也有过许多深刻的教训。我们把分析和总结过去几十年教材编写经验和理论作为新教材编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就过去教材编写中常常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以便使义务教育教材的编写工作建立在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积累的基础上。”(课程教材研究所编:《义务教育教材的研究与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6页)。
如果没有对已有经验的继承,我们就可能不断地重复讨论早就讨论和实验过、并已取得重大进展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就可能又退回到许多年前的水平,甚至重走弯路。因此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教材改革也要以系统总结以往课程教材建设经验为前提和基础。
当然,应该深入思考“继承什么”“为什么要继承这些”。对已有的经验可以重新审视,重新评价,并不是已有的经验就一定是圣经。但是,这里必须首先注意两点:
第一,对于已有实践和经验,首先要知道,要了解,而且要全面深入地、系统完整地加以了解。因此,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教材编制者必须深入了解、分析与研究:上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教材在编制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存在哪些争论,有几种不同的意见,最终是如何解决的,采纳了哪种意见或解决方法,为什么没有采纳别的意见或方法,等等。不能对此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否则是很难胜任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教材编制这一重要历史使命,很难保证作出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答卷的。
其次,对已有的实践和历史经验,不能想当然地评论,不能轻率地一概否定,必须采取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客观态度,采取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点和方法,慎重地加以分析与判断。
经验2要对现行课程教材的实施情况进行系统全面、细致深入的实证研究。
第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教材的编制者们,与其他学术机构合作,在全国范围内对原通用教材的使用情况和学校对课程教材改革的意见进行了调查。各学科调查组提交了学科调查报告和建议,找出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总结出了哪些是应该继承的,哪些是需要改进或改革的(为什么要对这些方面进行改革),以此作为学科课程和教材编制的一个重要依据。许多学科在进行这样的调查时,还特别注意研究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学生应该具有的基础知识。
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教材改革也要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认真分析和论证“课程改革改什么”以及“为什么要改”的问题。改革必须有充分的理由或根据,必须经过深思熟虑的充分论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