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研究 > 课程研究 > 课程改革
金庸武侠名著“入侵”中学课本引发争议
2007-08-28  中国新闻网  评论人/老刀

字体大小:

  继《天龙八部》部分章节被选入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之后,金庸武侠名作《雪山飞狐》也出现在了最近课改后的北京语文泛读备选篇目中。与此同时,在各地的课改中,鲁迅、朱自清等名家的作品数量逐渐减少,如鲁迅的《一件小事》、《祝福》、《药》和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背影》等文章,在各种版本的语文课本中慢慢淡出。这种变化不仅再度引发了关于“金庸能否入教材”的争议,同时也让一些人发出了“金庸要取代鲁迅”的担忧。

  来自腾讯网的调查显示,对金庸作品入选中学课本,有23.6%的网民认为“绝对是好事,武侠精神是很好的精神食粮”,同时也有16.38%的人认为是“坏事,会教坏下一代的”,而将近49%的网民则表示“很难说,关键在于老师怎么讲”。至于金庸能否取代鲁迅,有近六成网民认为“鲁迅和金庸都有可取之处,不存在谁取代谁”。

  反对者:课改是一种堕落

  “金庸是无法和鲁迅相提并论的,鲁迅是一根针,专刺人最痛的地方,他让人们在堕落地活着的时候还不至于绝望;金庸更多的是像在一些腐败的僵尸身上套上一身华丽的官服,在满足自己幻想的同时也让很多人自我麻醉、自我满足。”网友“007”这样写道。

  尽管金庸作品进入语文课本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这次《雪山飞狐》入选的也仅仅是泛读备选篇目,但仍引起了激烈争议。

  一位匿名网友在新闻评论中写道:“这样的课改是一种堕落,是大国文化的堕落,令人悲哀。诚然,我们喜欢金庸的小说,上学的时候我也偷偷看了他的很多书。但是教育毕竟不是娱乐,拼命去迎合教育对象的口味,我们的民族精神安在?我们的传统文化安在?”

  持这样态度的人显然不在少数。记者从网上随机收集的网民评论显示,大多数网民认为鲁迅与金庸不具备可比性,鲁迅的作品中有一种精神可以引导人;而金庸的武侠小说,只是一种消闲读物。

  对于鲁迅、朱自清文章数量的减少,许多读着他们的作品长大的人则表示了遗憾和怀念。网友“浮生若梦”说:“记得当时看《背影》的时候都哭了。一些词语至今还记忆犹新,比如‘蹒跚’,当时老师还很着重地讲解这个词语来着。我觉得这是篇非常不错的文章。”一位名叫凡尘的写手说:“我最喜欢的一篇课文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文笔优美、流畅,每次读下来都有不同的感受,对我的影响很大,给我在诗歌创作和散文写作上都有很大的帮助。对于语文教改,我认为传统的文学精髓和时代新作品都应加以注重,让下一代能继承历史文学的精髓又能与时俱进地发扬中国文化,从而不断推进我国文化的进步!”记忆和怀念不能构成当下教材中保留这些篇目的理由,但是至少说明一点:曾经入选教材的那些鲁迅和朱自清的文章,对那一代人的成长影响很大。

  被许多年轻读者捧为偶像的“80后”作家郭敬明也曾表示:“在我们的课本中,回忆起来印象最深的课文都是鲁迅的,不仅仅是因为背诵、重点,还因为他笔下的人物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支持者:金庸文字有情有义

  “金庸文章不知道大家是否看过,我非常喜欢。里面刻画的人物生动活泼、经典,有血有肉,在他世界里有情有义,看完能告诉我们什么才叫人生,怎么才能成为那些英雄。”说到金庸的小说时,19岁的黎松林这样说。

  小黎今年刚刚从湖南省醴陵一中毕业,正在家等候大学录取通知书。他学的是文科,但是语文成绩不算很好,尤其是作文,经常挨老师的批评,并有过被叫到老师办公室“挨骂”的经历。

  “不喜欢!”提到课本中的鲁迅文章,小黎直言不讳地表示,“我觉得鲁迅的文章应该删了!不是说他写得不好,鲁迅是一个伟大的作家,但是我们想看的是通俗易懂的文章,他的文章太难懂了。”小黎说:“初中、高中一个样,都是鲁迅。自打小学我就记得,考试的时候,只要把老师讲的关于鲁迅文章难懂的地方弄明白,背熟了,考试成绩肯定优秀。编教材的应该都是些叔叔阿姨吧,我们不喜欢那些故弄玄虚的东西,也不喜欢用文字勾心斗角。”这位19岁的少年刚刚结束了中学生活,似乎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早在《天龙八部》刚刚入选高中语文读本的时候,便有家长、老师和反对者担心:“武侠小说作为一种娱乐性的文学形式,其思想境界不高,如被选入教材,难以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武侠小说里面的打杀场面和言情描写会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而黎松林却在金庸的文字中读到了一个“有情有义的世界”,读到了“为国家去牺牲”的“大义”。

  孙郁:我们在用鲁迅最厌恶的方式讲鲁迅

  鲁迅的作品是反流行色、反正常人思维的一种艺术,是一种很高妙的人生境界,他和世俗社会的距离很远。鲁迅的作品不是中学生这个年龄能够系统了解的。鲁迅的很多作品并不是中学生能够看懂的。

  鲁迅先生对教育的态度首先是要有趣味性,要好玩,要包含智慧,但绝对不是说教,而是在类似智力游戏的教育模式中呈现出来的。

  对金庸和鲁迅的各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显然不仅仅是阅读口味引起的。现在喜爱鲁迅文章的人也表示,自己在读书的时候,也曾厌恶鲁迅的文章。“我们现在讲鲁迅的时候,用的都是鲁迅最厌恶的方式。鲁迅认为人是有限的,他反对无限性。把一切东西都道德化,说得很圆满很高大,这是鲁迅先生一生要颠覆的,然而现在的中学教育所采取的讲课模式,又恰恰是鲁迅最厌恶的方式,这和鲁迅是不着边的。”

  金庸与鲁迅的作品并没有可比性:“金庸的作品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趣味性,他把汉语的魅力发挥到了很高的一个高度。但是他和鲁迅是两种智慧表达方式,并不具有可比性。金庸晚期的一些作品,也受到了鲁迅各种各样的影响,他们俩有相通的地方。”

  主题评论 金庸“入侵”?

  我们的基础母语教育中,掺杂了太多其他的东西,以至于我们都忽略了语言的基本功训练。教材编辑们,总是想把那些能够激发爱国热情、能够反映民族精神的文章拿来给我们读,而实际教学中对‘热情’和‘精神’的过分强调,让我们离自己的母语越来越远。

  中学时,我们藏在书桌里的,是“但听得蹄声如雷,十余乘马疾风般卷上山来”。当萧峰在聚贤山庄豪饮之后一场厮杀,我们会为英雄气概而热血沸腾;当他误伤阿朱亲手埋葬心上人的时候,我们又会为他的侠骨柔肠动容。那时候我们都在梦想,要是哪一天语文课改学《天龙八部》了,我们肯定上课认真听讲,下课积极完成作业,考试次次得优秀。

  事有凑巧,没想到不多久之后,我们的梦想在现在的中学生身上实现了。不仅《天龙八部》走进了必修的语文读本,《雪山飞狐》也成了“泛读”中的一篇。不过,我们却不能容忍了,仅仅相隔了十几年的时间,我们便已经忘却了自己当初偷读金庸的快乐。尽管至今我们还会在闲下来的时候捧读那本读了十几遍的《鹿鼎记》,但是我们仍要煽情地回忆课本里的鲁迅和朱自清,仍要装出一副很有责任感的模样去批评课改对传统经典的忽略,仍要发出“金庸要取代鲁迅”的担忧。

  实则大可不必。语文课需要承载,固然有继承传统文化、培养民族精神等任务,但是最基本的母语训练功能同样不容忽视。

  曾有一位在某医学院读博士的朋友,拿了厚厚一叠打印好的博士论文来叫我帮忙“改改错别字”,在那篇到处夹杂着生僻专业英语单词的论文,开篇便是一句很常见的病句。而类似的“汉语用得不如英语准确”的例子实在太多了。这并不能怪学生自己,我们的基础母语教育中,掺杂了太多其他的东西,以至于我们都忽略了语言的基本功训练。教材编辑们,总是想把那些能够激发爱国热情、能够反映民族精神的文章拿来给我们读,而实际教学中对“热情”和“精神”的过分强调,让我们离自己的母语越来越远。法国人会骄傲地说:“法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而我们更多人,根本没有基本的母语情感。

  在这种情况下,金庸的作品随着语文课改进入泛读教材,作为汉语丰富性的一种形式向中学生呈现,实在是大有裨益。何必担心中学生们读了武侠就会沉迷其中,妄想所谓侠义而忘却“大国文化”?从“男读金庸、女看琼瑶”年代走过来的学生们,如今都已经长大成人走上社会,金庸作品对他们产生的负面影响仍还没有出现。

  链接学生读物几多“改”

  ●200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语文新课标必读丛书”,曾获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入选,因小说中含有一些关于性的描写,引起家长的担忧和争议。

  ●2004年,深圳市育才中学语文老师严凌君编写《青春读书课》中学生系列人文读本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丛书中收录的崔健的歌曲《一无所有》、王小波的《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读书》杂志的编辑手记《请国人温习常识》等篇时,引起较大反响。该套丛书出版后不仅被深圳多所中学列为选修课教材,还被20多所国内名校选作实验教材。

  ●2004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Q版语文》,用“MM”、“视频聊天”、“晕菜”等新新人类词汇重新叙述了《孔乙己》、《愚公移山》等30余篇课文,被认为是完全颠覆传统语文教学逻辑的另类语文读本,同时也遭到了激烈的批评。

  ●2004年11月,王度庐的《卧虎藏龙》和金庸的《天龙八部》被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读本,传言已久的“金庸入选语文教材”被印证,引起激烈争议。

  ●2005年,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五年级第二学期语文课本(试验本)印有关于奥运冠军刘翔的照片及新闻特写。同年,罗大佑的歌曲《现象七十二变》被列入高教社新版《大学语文》诗歌篇。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第二届“新课改下教师的应对与思考”征文大赛
· 新课改下的教师角色转型浅探
· 新课改理念下中小学优秀教师“优”在哪里?
· 新课改亟待走出六大“误区”(图)
· 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缺失的反思
· 新课改教师要“十会”
· 高中课改后首次考试开考 题目难度看齐高考
· 我国4省区率先完成高中新课改实验 与高考衔接
· 4省区完成高中新课程实验 高考显获3方面突破
· 愈半数高中进入新课程实验 课改如火如荼进行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