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基础教育 > 基教研究 > 教学研究 > 其他学科
上好单元总结课,培养地理综合能力高中人文地理教学探索
2001-10-25    武清区石各庄镇初级中学朱殿祥纪玉兴

字体大小:

  构建激励、互动、创新模式,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激励机制,以师生互动为突出特征,以培养创新精神为终极目的的一种教学模式。本文就模式的基本特征、教学策略、教学程序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模式的基本特征

  (一)激励机制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激励、互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要素。

  课堂教学中运用激励机制,其意图是让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都有不竭的动力源,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心。将激励机制融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全过程中,情绪振奋,对知识的渴求、期待情感保持恒定;使学生非智力因素(学习的动机、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情感意志)与智力因素(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想象力)在师生的共同活动中发挥作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的激励方式有:

  1学习目标激励

  运用目标激励是在教师提供基本事实之后,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迫切需要之时,由学生自己确立学习目标,使目标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目标确立过程的这种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变化过程是教师把教学的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目标的全过程。运用目标激励可以使整个学习过程从一开始就在目标的指引下,学生主动地去探究,产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在这种情感的作用下完成目标,使学习的过程由“我要学”向“我会学”转化。

  2巧用导入激励

  导入的过程,是切入目标的过程,其意图是集中学生注意力,引起学习动机,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导入的方式有:总结复习式、承上启下式、建立联系式、激疑设问式、启发思考式、渲染气氛式、调动情感式、运用媒体式、激发兴趣式。教师要依据学科特点、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导入方式。导入方式的选择要立足于激励,使学习者尽快进入学习最佳状态。

  3运用媒体激励

  教学媒体引入课堂,不仅仅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开发学生的右脑潜能,使左右脑和谐运行,同步发展。教学媒体运用的过程是学生通过动态的观察、操作、思考,概括、领悟知识产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激励。另外,在练习中运用卡片、实物等交换进行激励,对于教学任务的完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教学媒体的选用要遵循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原则,要注意媒体运用的科学性、目的性。

  4组织竞争激励

  竞争心理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想超过别人的一种心理状态。其具体表现是:期待自己在知识、能力水平上超越别的同学。运用竞争心理进行竞争激励,会使学习者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在欲罢不能中,表现得异常活跃,产生最佳学习效果。选用科学的教学手段,是进行竞争激励的有效方法。如教师的激励、评价性语言,暗示信任的目光,启发性动作、手势等都能激活学生的竞争心理。

  5正面评价激励

  在课堂上表现自己存在的价值是每一个学生的需要。一个学生在课堂中多次受到负面评价,就会形成胆怯退缩心理,不敢积极参与。因此课堂中选取何种评价方式更适合学生年龄特点,便成为我们研究的重点。课堂上可以适时运用同学们的掌声、教师的恰当的肯定性语言、会意的微笑、赞许的点头等对学生进行评价、激励。我们提倡让敢于发言的学生不带着遗憾坐下,让每个积极参与的学生都画上满意的句号。

  (二)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参与学习的机会,实现互动是“激励、互动、创新”模式的突出特点。

  心理学认为:教学是师生传意互动的过程。不同的传意互动方式,其效果不同。单向传意,效果最差;双向传意,效果较好;多向传意,效果最佳。

  教学过程的传意互动,核心是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创新。互动课堂教学的具体要求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

  应当指出的是:

  1互动课堂教学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是否参与学习,更重要的是解决一个学生如何参与的问题,即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问题。我们所追求的是在学生期待得到新知的时候,通过全过程参与习得新知。具体地说,其一,参与教学目标的确立,通过“我们应当学会什么”“我想学会什么”引导学生参与确立学习目标,这一过程是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其二,参与教学过程中重难点的确立,通过对重难点的讨论和对不同意见的分析,学生主动向教师进行即时反馈,同学之间互相帮助,实现多向互动。这一过程是由“我要学”向“我会学”的转化。其三,教师要在学完一课之后带领学生参与回顾,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由“我会学”向“我学会”转化,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学会学习。

  2互动教学课堂不应成为学生“自由”学习的课堂,所以需要创造一种“双主”和谐、充分参与的氛围,在这一过程中,必须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深钻教材,了解学情,搞好教学设计(即备教材,备学情,备教法、学法,备媒体),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目标,为学生架好从已知迈向新知的桥梁。

  创设好基本事实情境,并启发学生感悟基本原理,为学生的主体参与提供机会,留出空间。组织必要的讨论,对重点、难点进行适时点拨。进行学法指导,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引导学生将注意力和思维活动指向问题求解的过程。设计好练习,指导实践运用,启发创新意识。

  (三)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激励、互动、创新模式的最终目的。

  我们这里所说的创新,并非要求学生创造出具有社会价值的新发明、新产品、新理论,而在于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创造是多层次的。创造是呈“宝塔型”的。除了塔尖是尖端创造,具有社会价值外,大量的塔的中间部分则是创造的启蒙阶段。我们强调的是,在这一阶段中,重视将学得的知识联系实际,正向迁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所谓创造性学习,从思维学角度讲,一方面表现为思维的多极性,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多方向看问题。另一方面表现为思维的独创性,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势。总之,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注重过程的发展性教学,而非单纯追求圆满答案的结果性教学。

  二、激励、互动、创新模式的教学策略(一)情感目标激励策略

  这一策略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情感目标加快知识、动作、技能培养目标的实现。在课堂中只有学生具有接受知识的良好情绪状态时,学得的知识才能够自然地输入大脑。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是这个道理。动作、技能目标,则因为具体操作过程中的欢快与兴奋,而不知疲倦地探索知识的产生过程,萌发创新意识。这就是运用情感目标,对基础知识目标、动作、技能目标的激励作用。这种激励作用的大小,取决于情绪的高低。一般地说,情绪高涨,效果极佳;情绪一般,效果一般;情绪低靡,效果最差。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的情绪变化,挖掘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运用操作、实验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创新精神的策略。

  知识的学习,不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实际操作来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了解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从而促使他们去发现新知识,突破现有的理论。在这一动态思维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探索、概括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应当注意的是:任何的操作、实验都是要以基础知识为前提的。认知目标中的知识是动作、技能目标形成的具体内容,没有内容,技能就无所依托,没有技能,内容就只能是枯燥的文字。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实现传授知识与培养技能的和谐统一,在统一中培养探索意识,创新精神。

  (三)质疑问难,深化探究策略学生探究意识的形成,始发于问题。各种创造的成功是从发现问题寻求解答开始的。牛顿从苹果落地的事实中,提出了疑问并在求解疑问中证实了“万有引力”的存在。所以要想深化探究意识,必须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发现问题,如何提出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一般地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审视司空见惯的问题,是我们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创新精神的主要方法。所提问题的目标性、启发性、探究性是质疑问难、深化探究的切入点。

  (四)运用思维规律策略

  1直觉思维是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是对问题答案迅速做出合理猜测、设想、突然顿悟的思维。如何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呢?第一,对学生依直觉回答错误,不要指责挖苦,保护直觉思维的积极性。第二,倡导捕捉转瞬即逝的直觉思维。第三,不要求学生对问题的答案都经过深思熟虑才提出。第四,鼓励学生大胆实践,进行近似于合理的猜测、假设、联想,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即兴回答。

  2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

  创造性活动的全过程,是由发散思维到集中思维,再由集中思维到发散思维多次循环往复的过程。

  发散思维要求对解决的问题,沿着多种方向去思考。可采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在比较中观察事物不同点等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集中思维是指在多方向思考的基础上,把思考的结果再集中起来。如:从多种答案、多种图形、多种思考中,根据需要经过比较,分析、概括出一种答案的思维过程就是集中思维的过程。

  (五)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策略

  学生的学法与教师的教法是相对应的。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注重传授知识的结论,因此学生就只能采取“死记硬背法”。现代教学注重学生感知和理解知识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如文科教学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反复阅读整体感知,自己使用工具书疏通字词,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学生就掌握了“理解成诵法”;理科教学注重观察实验,启发学生悟出原理,学生就掌握了“观察实验获知法”。教师的教法得当,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具体可行,才有利于多向互动。教师要在备课中精心设计,课堂上具体指导,使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

  激励、互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一般程序  

  (三)各环节师生活动

  1铺垫导入学生:观察感知,明确目标,引起注意期待。教师:抓住知识特点,创设情境,激发探究欲望。同时进行目标激励,情境激励。

  2互动探究学生:从基本事实或基本问题出发,运用操作、计算、讨论,质疑、交流、总结等方法,自得新知,感悟原理,发现知识规律。教师:启发引导、适度点拔,在促进群体互动的同时,帮助学生修正、完善知识规律的指向。同时进行媒体激励,操作激励,评价激励。

  3导学达标学生:相互评价,判断正误,自我调解矫正。教师:组织汇报,及时反馈,形成检测达标。

  4实践运用学生:知识内化,形成技能,实践运用、创新。教师:提供探究性、开放性题目,进行变式迁移,创设自主探究情境,沟通知识联系,促进融会贯通。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集中思维的同时,进行变式激励,竞争激励,评价激励。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