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评论
国家助学:一项意义深远的青年成长、成长政策
2008-04-07  中国青年报  谢湘

字体大小:

  国家助学政策,并非始于今日。自共和国诞生之日起,一大批工农子弟就是依靠人民助学金制度,走进高等学府的大门,顺利完成学业,成为建设祖国的专业人才和新生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投入不断增加,实行教育成本分担势在必行。然而,由于东西部发展的不平衡、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一些身处社会最底层的老百姓纵然拼出了全部气力,他们的劳动所得仍然难以承受子女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

  如何做到既要维持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又要保证每一个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辍学?从1998年开始,国家尝试进行助学贷款试点工作。经过10年风雨兼程,一套全新的、完整的、立体的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已在中国大地基本建立。2007年3月,当温总理在两会上郑重宣布,“从今年新学年开始,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这句话赢得了超长时间的热烈掌声。掌声体现了人民的心声,人民的意志。

  国家助学,是一项意义深远的青年政策

  首先,这个政策与青年这个年龄段的人群有极大的关系。青年,是人的一生中身体发育最快,学习时间最集中的重要阶段。时光不能倒流,这个成长发育期一旦错过,就很难弥补。国家助学政策,能够为那些处于生命发育成长期的青年保证营养的基本需求,保障学业的顺利完成,就等于在最大程度上帮助他们解除了因家庭经济贫困带来的后顾之忧,他们的精神面貌也因此得到了很大改变。

  这项政策与青年的未来发展密切相关。有人把国家资助困难学生的政策仅仅看作是一种“扶弱”政策,这显然是不够全面的。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前提。贫困不是青年学子的自愿选择,也不是他们天生的过错,更不能因此让他们失去了改变命运的的机会。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资助政策是一项着眼未来的政策,实行这一举措最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制度性的保障,从起点上为青年学生的未来发展赢得机会和时间。

  不仅如此,这项政策对青年成长的导向非常明确。目前实行的新资助政策是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等多种方式的资助体系,既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困,又激励优秀学生成才,还鼓励学生学习国家最需要的专业或接受职业教育。对国家最需要的农林水地矿油核医等专业的毕业生,志愿到中西部地区县及县以下基层单位工作的,国家还实行学费返还或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这样就把青年学生个人的发展和国家的需要紧密地联系到了一起。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可以相信,任何一项有利于青年成长、发展的政策,必然会受到青年的拥护,并产生极其巨大、极其深远的影响。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国家助学政策:“绿色通道”何时才能畅通无阻?
· 聚焦: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热线
· 教育部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热线 确保贫困生顺利上大学
· .关注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
· “助学政策 助我成才”征文活动
· 有那么多助学政策 为何仍有人弃上大学
· 不留死角:四部门解读完善高教助学政策新看点
· 国家资助地震重灾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纪实
· 10年来436.1万名大学生受惠国家助学贷款政策
· 教育部:九项政策保证贫困大学生入学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