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教学反思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作为一名教师,在备课前我做到了先备学生,研究了七年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在家与父母的关系这些实际情况,以学生为主体,围绕他们的兴趣和发展需要组织活动,加强学生的活动体验,强化学生换位思考、懂得感恩的意识。课堂活而有序,气氛民主和谐,学生积极性得到调动,思考问题较之刚开学时全面和成熟,学生课后反映收获挺大,能够体验交流合作的快乐。个人觉得美中不足的是:①导入的时间较长,教学结构显得有些前松后紧;②学生参与面虽广,但是在引导的过程中赏识教育不够突出,其实学生的思维很活跃,而且某些想法比较深刻,应该郑重给予表扬,对学生的要求高了些;③由于活动设计较多,板书略显单薄,应该要找到平衡点。毕竟板书有利于学生构建学科知识,激发学生思维,还是不容忽视的。
由于本课主要是以活动为主,因此活动开展是否成功对本课的学习至关重要。例如安排的辩论,由于要我们是农村学校,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要注意辩论一边倒的情况;或者是安排的情景剧,有可能也会出现学生“逆反”心理的表演,这些都是需要老师的引导。
当然,一堂课是不可能十全十美的,由于初中生的年龄及性格特点,他们往往“明理”但却无法“践行”,也就是不能把对父母的爱持之以恒的落实到行动当中。因月此,在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需要向课外延伸,培养学生从日常的点滴事情做起。在课后要及时的加以引导,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需要继续跟踪情况,同时也要请家长参与到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当中来。
附:(板书设计)
3.1 我和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