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研究 > 教育思想
田慧生:如何做一名智慧型校长
2012-01-16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如何做一名智慧型校长

  第一,乐于学习。做一名智慧型校长,首先要乐于学习。智慧的形成是以系统知识经验的学习和掌握为基础的,对校长而言,学习是其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这里所说的学习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专业学习,一类是非专业学习。需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校长一定要有自己的学科专业,只有立足于自己的学科专业,不断涉猎其他学科,触类旁通、融会贯通,才能学有所长、学以致用。校长管理、领导的核心是课程教学。如果不懂专业、不懂业务,校长就没有发言权,就无法领导课程教学。同时,校长要有广泛的学习兴趣,广泛地涉猎人文、科学等各方面知识。只有这样,校长个人的品味、视野、学养才能真正得到提高。

  第二,勤于思考。古人说,智者不惑,宁静致远。学习很重要,习得一定知识后关键是要学会思考,而思考正是智慧形成的核心。所谓“宁静致远”,就是当一个人沉静下来认真思考的时候,他的思想才能更高更远,他的眼光和境界才能有更大的提升。所谓“智者不惑”,就是一定要有自己的思考,才会保持清醒头脑,才会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智慧型校长的关键所在。

  第三,敏于实践。校长所做的事情主要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一般管理,即常规管理;二是思想性引领,后者更为重要。校长领导水平的高低,主要体现在他能否起到思想引领作用,他的价值判断、价值取向以及价值选择,能否将学校工作引向正确的道路,引向成功的彼岸。真正高水平的校长,不仅要懂得怎样正确地做事,还要判断如何才能做正确的事情。而这种能力不是仅仅依靠博览群书、冥思苦想就能获得的,一定是从实践中加以锤炼得来的。因此,敏于实践是校长智慧的根本所在。

  第四,勇于创新。对智慧型校长来说,创新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校长的成长有三个阶段,即入格、定格、出格。所谓出格,就是打破常规,有所创新。对高水平的校长来说,在定格以后应该迅速寻找新的出路,对自己熟悉的甚至是自己制定的东西能找到新的不足,要敢于自我超越;出格以后,经过不断创新,则会在更高层次、更高阶段上重新入格。如此,经过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不断循环,校长的品质会日臻完善、境界会日趋高尚。

  第五,善于总结。作为一名智慧型校长,不仅要善于做事、善于创新,还要善于总结做事与创新的经验。对校长来说,过去的经验哪怕是失败的东西对增长智慧也具有重要价值。所以,一定要善于总结、提升个人经验。同时,在总结的过程中要注重反思、凝练,以期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否则,就算不上一名高水平的校长,更不能算作一名智慧型校长。

  (作者田慧生,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研究员)

推荐内容>>田慧生:提升教育品质呼唤智慧型校长
    >>田慧生:智慧型校长的特征 

相关专栏>>高等教育高教新闻 海外概况 高教研究综合研究 教学研究 发展研究 专题研究
    >>教育新闻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教新闻 职教新闻  教师新闻 考试新闻 就业新闻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田慧生:智慧型校长的特征
· 浙江江山80位机关一把手当“校长”
· 中外大学校长研讨交流“一带一路”大学创新创业教育
· 三位大学校长“论剑”双一流
· 校长有话说:大学创业教育需更接地气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迎来第九任校长
· 对话:北大浙大校长“问诊”新时期大学生创业
· 海南一校长带女下属开房5小时 被女方丈夫举报
· 校长谈教改:教育目的就两件事 让人聪慧使人高尚
· 新学期,校长应备好三门课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