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研究 > 综合研究
国学与考试该如何“相处”
2014-04-18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据相关媒体报道,贵阳市中小学大规模推广国学教育,将《贵阳市国学教育读本》纳入地方教材,并将国学内容纳入升学考核内容中,同时,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国学培训,而培训方式,就是吟诵。

  这样的培训有何种价值,国学与考试到底该是何种关系,值得我们深思?

  正方】

国学进升学考核益于学生人格培养

  国学纳入升学考核体系,既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健全人格,又有助于夯实中华文化复兴的社会基础。

  近日有消息说,贵阳市拟在全市幼儿和青少年系统适量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并准备将其纳入升学考核体系。笔者认为,这是中国当代教育的重要创举,既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健全人格,又有助于夯实中华文化复兴的社会基础,需要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试点和推广。

  国学经典是往圣先贤千百年来生命、生存、生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文化生生不息的源泉和中华民族精神命脉的载体,具有永恒的魅力和价值。所以,国学大师章太炎说,“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而清末民初著名教育家姚永朴说,“夫经之所言,乃人人之所固有,本于天理,惬于人情,历代信仰,莫之敢易”。

  的确,古代中国不仅以国学为精神信仰,且无论是官办学校还是民间私塾,莫不以四书五经等经典为基本教学内容,继而上则影响国家典章制度,下则渗透社会风俗习惯,使中国成为文化中国和经典中国。

  当然,古代中国教育把四书五经等经典作为基本教学内容,也和自然科学尚不健全和发达有很大关系。及至近代,社会分工日益复杂,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学校教育内容也越分越细、越来越多,经典教育比重有所下降是客观趋势,不能违背。此一现象,不唯中国而然,欧美各国同样如此,而且比中国出现得更早。

  但是,降低经典教育比重不等于要取消经典教育。遗憾的是,民国肇建伊始,即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明令废止小学读经,并波及到中学和大学。自此而后,尽管不断有人呼吁恢复学校国学经典教育,但始终没有形成气候,得到实施——这是中国百余年来“拼命往西走”和“激烈反传统”的社会文化氛围使然。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不在学校进行本国经典教育的大国。

  无论如何,因为取消了经典教育,学生越来越缺少关于历史传统、精神信仰、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基本共识,进而导致全民性文化认同、民族认同以及国家认同的混乱。同时,由于学校越来越偏重知识化、技能化、工具化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格培育和心灵完善,使不少学生成为美国哲学家马尔库塞所说的“单向度的人”,即只注重物质和外在生活、不注重精神和德性修养的人,进而导致伦理失范、道德滑坡、诚信缺失等一系列社会恶果。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中国人已经走出“事事不如人”的历史阴影,既找回了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也面临着培养健全人格与完善心灵的重任。职是之故,民间读经运动方兴未艾,蓬勃发展。而教育部日前也发布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各级学校要加强国学经典教育,形成了官民同心协力共襄中华文化复兴大业的良好势头。

  贵阳市在中小学及幼儿园开展国学经典教育,尤其是将国学内容考试纳入升学考核体系,很好地纠正了当下部分地区和学校只教学不考试的国学教育偏颇,诚为当代中国教育一大重要创举,顺应时代潮流,符合民心民意,值得赞赏和鼓励。

  当然,学校开展国学经典教育不能蜻蜓点水和凌乱无序。唯有将其作为一门“有之不必可、无之必不可”的必修课、考试课、学分课,并与学生升学、就业,乃至公务员等国家公职人员选拔考试挂起钩来,才能为学生乃至全民学习国学经典建立健全正向的引导机制,进而实现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夯实中华文化复兴社会基础的国学教育目标。(慕朵生 作者系史学博士、旅美学者)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爱心国学班:让传统文化照亮孩子们的成长之路
· 取国学之精神以治今世
· “变了味”的国学为何大行其道?
· 北京试点国学课 台湾教材难合大陆学生胃口
· 更多国学课程走进中国小学课堂
· 武汉下岗女工办免费社区"国学班" 开销已超20万
· 国学讲师语出惊人 “跳槽变节说”遭学生质疑
· 国学在海内外同升温 专家认为国学贵在精神
· 退休老教师编“下里巴人”国学新著 中学生都能懂
·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陈来:探求新国学之路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