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研究 > 综合研究
泛审美化时代艺术教育如何深入内心
2015-04-24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赵方

  作为美育的主要内容,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对青少年提高审美修养、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创造性思维、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艺术教育不是只教学生唱歌、跳舞,而是要让他们在艺术中寻找到精神家园。

  在当前的“泛审美”时代,人们对美和艺术的理解是多元化的。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艺术院校调研和座谈时强调,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把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云想衣裳花想容”,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如何让艺术教育以直逼人心的穿透力,“美化”人的心灵呢?

  艺术,指引人们找到精神家园

  艺术属于美的范畴。美是人类的福音。德国哲学家席勒提出:“只有美才能赋予人合群的性格,只有审美趣味才能把和谐带入社会,因为它在个体身上建立起和谐。”

  美包含了对大自然中的审美和社会生活中的美等诸多方面,艺术是美的精华。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也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艺术家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艺术形象,把创造性的生活与情感表现结合起来,以人为中心对社会生活做出感性与理性、情感与认识、个别性与概括性相统一的反映。艺术体现着人类的自由创造能力,促进人与人的交往,是历史前进的重要推手。

  美好的艺术有助于人们提升人生的境界。黑格尔曾说:“现实上很高的利益和为了这些利益而做的斗争,使人没有自由的心情去理会那较高的内心生活和较纯洁的精神活动,以致许多优秀的人才都被这种环境所束缚,并且部分地被牺牲在里面。”美赐予人们内心的高尚、心灵的自由。北京大学叶朗教授说,美学就是引导人们去努力提升人生境界,使自己具有一种“光风霁月”般的胸襟和气象。

  受过良好艺术文化教育的欣赏者,能够在艺术作品中更好地领悟思想内涵和文化精神,在欣赏中真正实现艺术与文化的结合。在赏析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时,展示著名山水画家傅抱石、关山月所绘的巨幅画卷《江山如此多娇》,欣赏者能够欣赏到画家在画面上概括的祖国江山之壮美:青松苍劲、山岩雄浑;平原莽莽,雪岭绵绵;长江、黄河的奔腾倾泻;珠穆朗玛峰的横空出世……当云开雪霁、旭日东升时,莽莽神州大地“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借助画面,欣赏者进一步地体会到,诗词《沁园春·雪》的作者正是在以前无古人的宽广胸怀与气魄赞颂“江山如此多娇”,运用不可抗拒的艺术感染力讴歌“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此时艺术文化支撑的赏析境界得到了升华。

  因此,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创造力是美育的任务。审美观是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从审美角度对客观事物进行判断和评价的原则体系,直接指导和制约着人们的审美实践和创造美的实践。正确的审美观不是天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不断的审美实践中逐步形成的。

  青少年由于缺乏社会阅历,容易受到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审美观带有“不确定”的个性因素。对于每个学生的审美爱好虽不能一概强求,但应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趣味、审美标准和审美理想。

  作为美育的主要内容,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对青少年提高审美修养、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创造性思维、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艺术教育不是只教学生唱歌、跳舞,而是要让他们在艺术中寻找到精神家园。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关注教育部出台“艺术教育”的三个办法
· 教育部体卫艺司就艺术教育等三个文件答记者问
· 艺术教育,请别压抑儿童的天性
· 刘延东:推动艺术教育以美育人 以文化人
· 刘延东:把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
· 艺术教育功利色彩被指难消除 父母期待成主因
· 专访许江院长:艺术教育是全民的教育
· 评论:功利的艺术教育扭曲了艺术
· 大学公共艺术教育向何处去
· 如何改变贫困地区艺术教育薄弱现状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