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研究 > 综合研究
王继龙:课联网,网络空间时代的互联网+教育
2015-07-02  中国教育网  

字体大小:

课联网——网络空间时代的互联网+教育

王继龙,清华大学网络科学与网络空间研究院

  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网络空间已成为继大陆、海洋、天空、太空之后的人类社会第五大疆域。与物理空间相似,网络空间同样包含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生态等诸多维度,正发展成为一个与物理世界平行的新世界,由人类自己作为“上帝”缔造的新世界。人们将同时生活在线上和线下2个世界,未来将会如此的不同,以至一切传统都面临革命和被革命的选择。其中教育革命的走向,将深远影响人类的未来。

  网络空间时代,教育将从以下方向发展和演化:

  (1)互联网新技术升级教育手段

  互联网新技术将带来颠覆性的教育信息化平台,使教育和学习更加高效和便捷,课程形式更加多样,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2)互联网新思维改变教育模式

  在互联网思维浸润下,传统教育模式将被打破,教育的“授业”职能将逐渐标准化,学校在课程上的差距将逐渐消弥,传统校园文化体验成为物理校园存在的主要意义,虚拟校园文化将迅速发展。

  (3)传统课堂上网

  课堂将被直接搬到网上,教师不必再刻意制作MOOC,每一个自然的课堂都是MOOC,可能出现百万人同时学习一门课程的火爆场面。

  (4)网络成为课堂

  互联网将具备高度教育智能,自动加工网上的海量信息,衍化出虚拟教师和虚拟同学(最好的学习伙伴),不再需要专门的学校、课堂和教师。

  (5)课程市场化

  课程将成为一种网络信息服务产品,网络授课成为高回报产业,教师待遇不再尴尬,学识获得最直接回报,传道授业不局限于专职教师,跨界竞争出现在教育行业,打破学校制作课程的壁垒,学校既是课程生产者,也是课程消费者,在市场调节下,全社会共同投入教育,人人有最适合自己的学习途径,人人可以开课,教育极大繁荣。

  (6)学校平台化

  教师和学生不再专属某一学校,学历和学业评价将超越学校边界,学校成为各具特点的人才成长体系设计和辅导平台,课程则可以全部来自市场。

  (7)互为师生,互为同学。

  网络空间时代,互为师生现象逐渐普遍,同学的范围和规模也将空前扩大,不仅“三人行,必有我师”,而且“三人行,必有同学”。

  事实上,人们对教育革命的探索和实践已经开始。以MOOC为旗帜的在线教育发展热潮正席卷全球,教育部已正式颁文推动MOOC学分互认。MOOC无疑代表了教育技术和模式的进步,但普遍采用了在现有教育体系之外另立课堂的方式,教师为了制作一门在线课程而“专门加演”,不仅浪费时间精力,而且往往找不到真实课堂的感觉。同时,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更新将意味着重新拍摄和制作。

  是否可以直接升级传统课堂,使自然的教学课程直接变成“MOOC”?充分利用教室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和监控设备,以较低成本改造传统教室,实现课堂网络化,在勿需刻意制作的情况下,每一门课都是“MOOC”,每一位教师都参与“MOOC”,学生自然参与到MOOC制作,似乎更加符合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融合而不是缝合的互联网+思想。

  区别于MOOC,我们把传统课堂螺旋上升为在线课堂的愿景定义为课联网。如果说制作MOOC是花钱买罐装牛奶(还有保质期),实施课联网则是花比一罐牛奶还低的成本养奶牛。

  课联网将有以下突出的特点:

  (1)传统课堂上网

  课程可以直播,也可以全息录制,学生可以远程上课,教师可以在旅途中远程授课,不再需要刻意制作MOOC课程;

  (2)课堂智能化

  师生借助信息化技术和工具更多和更高效互动,远程学生也能参与互动,教师可以邀请其他人员远程协同授课;

  (3)课程平台化

  通过强化配套的网上课程平台,在有限授课时间之外,通过课程平台实现无限沟通,聚集人气,整合资源。

  (4)教学管理智能化

  教学管理部门能够实时了解和回溯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实现大数据教学管理。

  尽管课联网可能只是未来网络空间教育的简单雏形,课联网的实现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1)课联网对互联网基础设施提出挑战

  上课时间,全国同时进行的课程有数十万之众,这些课程网络化将产生巨大流量负载。

  (2)课联网对教学管理提出挑战

  课程审查、教学评价和学习评价都将面临新情况和新问题。

  (3)课联网对教师提出挑战

  课联网模式下,每堂课都是公开课,课程人气与教学特点和质量直接相关,对教师能力和投入提出更高要求。

  (4)课联网对学生提出挑战

  公开课爆炸,学习效果的差距不仅取决于个人素质和刻苦程度,而且与选择能力相关。

  MOOC开启了网络空间时代教育革命的序幕,课联网则是中国原创的新理念,与目前另立课堂的MOOC实践相比较,更加符合互联网+思维。课联网相关实践已经悄然在一些机构展开,可以期待,来自中国的课联网风暴在积聚力量后的全面爆发。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教育部开展宁夏“互联网+教育”示范区验收!4月教育信息化重点工作进展
· 宁夏通过“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国家验收
· 小空间大可能 共建师生成长的云中大家园
· “互联网+教育”三大发展趋势
· “互联网+教育”:5G时代拓新路
· 陕西:“互联网+教育”扶贫推动资源共享
· 福建省德化县构建县域“互联网+教育”平台 创新推动山区县教育治理
· “互联网+教育”构筑智能教育新生态
· 贵州遵义借力互联网加速教育教学改革
· 宁夏“互联网+教育”提质加速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