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关注就业 > 就业新闻
新一轮求职潮扑面而来 毕业了我们去漂着吗?
2014-10-22    人民网-北京晚报

字体大小:

  根据教育部统计,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攀升: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495万;2013年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人;2014年毕业生人数继续走高,达到727万。而据预测,2015届毕业生预计将达到750万。上周北京首场应届毕业生就业双选会举行,新一轮求职潮扑面而来。

  音乐系学生不想“北漂”

  牟文正明年即将从中央音乐学院单簧管硕士专业毕业,尽管在教育部的最难就业本科专业名单中有“音乐”专业,但两年前就开始“创业”的牟文正却觉得,就业对自己来说,难度不大。

  “我和另外4名同学在2012年成立了一个‘联邦之音’音乐培训班,为艺术类大学生考研提供音乐专业辅导。我们的培训班是非盈利的公益项目,所有的收入都用来支持学生们的公益演出。培训班确实做得很辛苦,每周要挤时间上两次课,每次课时长6小时。但这样的创业经历确实让我更有‘底气’,‘联邦之音’培训班每年的毛利能达到30万元,我觉得如果现在让我自己创业做培训行业,我上手会很顺利。”

  牟文正说,由于合伙人有的读博,有的去大学当老师,所以他也准备找个踏实的工作。“我在中央音乐学院管乐团做的是首席乐手,现在也经常会接校外的演出,我觉得对我来说,找个工作似乎并不困难。我最担心自己就这样零敲碎打地跑着演出,始终当‘北漂’。”

  在牟文正心里,一份踏实的工作比“留京”更具有吸引力。他并没有把自己的就业目标绑定在北京,上个暑假,他回山东日照老家的时候,还曾经到当地的“曲阜师范大学”求职。“当时校长看到我的简历非常高兴,表示我可以立即到学校上班。当我询问编制问题怎么解决时,校长抱歉地说,只能人先进来,编制要慢慢等。现在大学基本都是这样的状况,要解决编制很困难。”

  “千万别学我这专业”

  在某211高校学“应用经济学”的晓慧今年在读研究生二年级,但是巨大的就业压力迫使她提前一年开始寻找求职目标。在首场大学生就业双选会上转悠了半天,晓慧想对学弟学妹们语重心长地忠告一句“千万别学我这个专业”。

  “我在会场里转了好几圈,发现80多家单位里只有两家招聘岗位跟我的专业‘擦边儿’,最对口的是首钢集团,他们招一个‘区域发展与规划’岗位。但我们这个专业在应聘所谓的‘对口岗位’时,优势并不突出,因为这些岗位学管理的学生同样可以胜任。”

  晓慧觉得自己的专业求职时显得很尴尬。“这个专业太‘学术’了,实际操作性弱。”她指着自己硕士论文的题目——《城市(群)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研究》,“看看这个研究课题,你觉得我能做什么工作呢?我觉得我这个专业,最好就是一直读到博士,进研究所做学术研究。硕士阶段求职,上不能进研究机构,下跟社会有些脱节,要想对口就业,确实不容易。”晓慧打算今年看看形势,如果就业前景不好,就继续考博。“六年前报考这个专业的时候没想那么多,只是觉得喜欢,现在临近就业才发现问题。奉劝各位师弟师妹,大学选择专业一定要谨慎,想好就业方向再报考。”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求职季,努力但不耗竭
· 求职路上严守诚信守法准则
· 直播回放:海外优青项目申报专题指导和经验分享
· “青椒”领航人直播活动
· 回国求教职,你再“爱答不理”很快可能就“高攀不起”了
· 求职不成反被骗 警惕“刷单”黑色产业链陷阱
· 大学毕业生求职方向调查:选择“创业”的占28.8%
· 沪京深成春节后求职最热门城市
· 95后求职:最爱电商等新行业,还是不愿离开北上广
· 劳动力市场总体需求大于供给 岗位供求看"旱涝"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