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关注就业 > 就业新闻
高校毕业生就业二线城市吸引力显现
2017-08-21  科技日报   

字体大小:

  高校毕业生就业二线城市吸引力显现

  有个生命力极强的段子转了一年又一年。不仅轻松揶揄了大城市里的“漂们”,还恰到好处地呈现了北上广人才的过分集中。段子是这样写的:“过年了,北京各大部委格子间里的小李、小张、小王、小赵挤上火车,回到家乡,变成了李处、张处、王处、赵处……

  与此同时,上海高级写字楼里的Linda、Mary、Vivian、George也陆陆续续回到福建、山东、河南、黑龙江……变成了桂芳、大强、翠花、二娃……”

  这个段子会不会被改写呢?

  日前,《成都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正式发布。最宽松的落户政策开始施行——具有普通全日制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青年人才,年龄在45周岁以下,可凭毕业证到成都办理落户。

  成都甚至设置了22个7天以内免费入住的青年人才驿站,帮助人才度过“最艰难”的初来乍到。伸出橄榄枝的岂止成都。

  武汉市宣布将建3605套公寓,面向毕业3年内留在武汉创业就业的无房大学生,最长租期3年;南京规定毕业两年内在南京就业可申请小面积公租房或租赁补贴;宁波对高校毕业生、创客、基础人才的购房补贴从1%提至2%,最高8万元;长沙直接给毕业生发放租房、生活或住房补贴。

  这些二线城市卯足了劲头要从“城市病”多发的“北上广”等一线城市挖人,是一厢情愿还是顺水推舟?

  有些人眼里根本没有“北上广”

  “我们中科院的同学很少去北上广等城市发展,大多集中在昆明、成都等地,也就是西南片区。”已经是昆明理工大学副教授的贺军栋回忆起博士毕业后的择业情况时说:“留在本所(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工作的占相当一部分,去云南各大高校、外资企业就业的也有,或者回家乡的高校工作,比如南京、武汉等。”

  “大家的发展都不错,留所的基本都是副研究员,在高校的基本都是副教授、教授。”贺军栋说,留在昆明优势很多,比如可以更好地继续与导师开展合作,每个高校、研究所基本都有自己的师兄弟,合作交流机会多等。

  房价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博士毕业都有10—30万元不等的安家费,在昆明基本可以付首付了,这个问题很现实。”贺军栋说。

  “我带的硕士研究生回老家工作了。”贺军栋说,“其他导师的学生也没有去北上广的,留昆明的居多,回家乡的也有。”

  在贺军栋所在的高校圈子里,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基本没有去“北上广”这个意向的“萌芽”。他们习惯了二线城市的节奏、自己的事业“土壤”也在这里,没有什么理由要连根拔起的扑向“颠沛”的一线大城市。

  就业质量和满意度“北上广”并不高

  “就业率”一度成为高校的紧箍咒。据教育部估计,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795万人。逐年增加的毕业生人数,与北京、上海等地落户政策收紧的矛盾日趋白热化。

  为了缓解矛盾,教育部门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

  去年年底召开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提出,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社区从事教育文化、卫生健康、医疗养老等工作;组织实施好“西部计划”等中央基层就业项目;围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发展战略,向国家重点行业、重点地区、重大工程、重大项目输送毕业生。

  总之,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随着毕业生就业观念的日趋理性,科学与多元化的就业心态也随之出现。

  与此同时,高校也更多地从关注就业数量到关注就业质量与满意度。从质量和满意度的角度看,找工作堪比找对象,要“才貌双全”。即要收获颇丰,又要趣味相投。其中的“收获”不仅仅指薪酬,还应该包括生活环境、上升空间、事业土壤等。

  二线城市在这些方面并无明显劣势,甚至优势更足,比如事业土壤,对于在二线城市毕业的人来说,人脉、环境等因素已经成型。

  “北上广”最吸引人的是相对公平。在知乎上,一个《压力这么大,你为什么留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问题获得了近140万的浏览量和474个回答。“房价”成了热议的话题并不意外,然而,另一个出现频次最多的词是“公平”。

  可以预见的是,二线城市对人才的渴求,以及开放性的增加,包容性也会日渐增强。

  那些各大部委的小李、小张们可能无法出现在北京之外的城市,但是写字楼里的Vivian和George却有无限可能,在二线城市的热切召唤和一线城市的屡设壁垒之间,毕业生将用脚来投票。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青岛:毕业生申请补贴无需报到证
· 2022年暑期北京地区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启动
· 2018毕业生就业新动向:警惕“机器换人”
· 北京:6类毕业生可申领求职创业千元补贴
· 95后毕业生呈现“慢择业”现象 谨防变成“懒就业”
· 教育部: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
· 1.3万高校毕业生面试“三支一扶”
· 应届毕业生就业调查:平均月薪4014元 三成去一线城市
· 山东:2016年毕业生就业率稳中有升 达到93.88%
· 广东:超八成毕业生基层就业 学“农”好找工作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