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民办教育 > 民办高教
民办高等教育:从比较的角度看主题和差异
2001-12-24    阿儿特巴赫 李梅译

字体大小:

  美国许多最著名的大学都是民办大学,但是80%以上的美国学生还是上公立大学。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在公办大学和学院就读的学生比例呈稳定上升趋势,80∶20的比率似乎要持续下去。美国的民办学校分为以下几个类别:学术排名最前的有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芝加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以及阿默斯特学院、史密斯学院、威廉斯学院和斯沃斯莫尔等民办学院。这些名牌学校淘汰率很高,都拥有大额捐助基金。附属于教会的大学和学院是民办教育部门的另一主要类别,其中有一流大学如乔治敦大学、圣母学院和波士顿学院,也有许多附属于天主教团体和新教团体的小型"圣经学院"和勉强维持的文科学院。还有一些世俗民办大学和学院。最后一个类别包括一些鲜为人知的营利性专业学校,大多数规模很小,而且很少获得官方认可。这些学校不是美国学术事业的主流。美国2000多所民办大学和学院种类繁多,它们中的绝大多数依靠学费来维持经营,构成了美国高等教育中一个充满活力和多样化的部门。

  相比较而言,民办高等教育在亚洲表现得最为突出。在包括日本、韩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在内的众多国家中,民办中学后教育机构从数量上说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80%的学生都在民办学校就读。尽管在这些国家,公立大学最有名望,但一些民办学校也居于名校行列。泰国和台湾也存在相当数量的民营机构。在历来由公立学校占据主导地位的一些亚洲国家,如马来西亚,高等教育中发展较快的部分也是民办学校。即使在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如中国和越南,民办高等教育也正飞速发展着。中国已有2000多所中学后民办学校,尽管其中只有少数几个获得了官方认可。印度的大学教育大多是由附属于公立大学的民办学院提供的。与其他亚洲国家不同,印度的民办学院拥有数额可观的公共资助。

  拉丁美洲传统上就存在受天主教会控制的民办高等教育部门,历史最悠久的学校往往与教会有关,而且常常是属最有名望之列。在过去几十年中,拉丁美洲建立了形形色色的世俗学校。在大多数国家,世俗学校在数量上已经超过了附属于教会的大学。世俗学校中包括在市场需求很旺的领域授予学位的多功能大学,也包括专门从事从管理到旅游等某个领域的研究的学校。其中有些已取得较高的地位并得到人们的尊重,但大多数都处于学术等级的底层。在巴西、墨西哥、哥伦比亚和其他一些地方,民办高等教育的爆炸型增长造就的民办部门目前正肩负着教育大多数学生的职责。

  除了西欧以外,最依赖公立高等教育的地区莫过于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区了。即使在这个地区,民办高等教育也是中学后教育中发展较快的部分。由于受两大殖民国家--英国和法国--的公众为本的传统的影响,加之大多数非洲国家民办教育部门资金有限,所以这一地区历来基本上不存在民办高等教育。但是在过去十年中,民营机构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原因是政府无钱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天主教组织在这一地区一直都很活跃,新教团体则在津巴布韦和其他一些国家比较活跃,另外,其他一些私立组织也开始行动起来。无论如何,资金匮乏和学生无力支付学费使得民办高等教育在非洲的发展更为困难,比大多数其他地区也更慢。

  对全球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状况的这一总结表明民办高等教育在国家和地区间仍存在差异。这一总结还表明民办高等教育正处于爆炸型扩张时期--在几乎任何一个地方,民办中学后教育都是一股重要的力量。民办学校本身类型各异。但扩张却大多发生在高等教育体系的"底层"。由于民办高等教育能够迅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状况、学生兴趣和经济需要,所以它所起的作用肯定会越来越大。

  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随着民办高等教育在全球范围内逐步成为高等教育体系的中心,我们需要用比较方法对存在的某些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和分析。

  民办高等教育的经费  民办高等教育的经费来源有多种模式。对大多数民办学校而言,学费收入是学校的主要经济来源,没有学费,这些学校就无以为继。这就要求各个学校对招生的数量、每个学生的费用和支出水平进行仔细筹划。计算有误、招生计划未招满或是未预见到的支出都会给学校的预算造成恐慌,有时甚至会危及学校的生存。大多数新建的中学后民办学校都没有多少财政支持。对学费的依赖意味着学生必须有能力支付学校的收费。这反过来,又给学生所属的社会阶层造成了冲击,也会影响到学校提供的课程的种类。这样一来,民办学校有可能使社会阶层的划分和其他社会差别进一步明显和扩大。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民办高教的发展模式
· 民办高教多样化发展
· 中国高教发展基本形势与若干政策
· 吴启迪阐释高教发展战略
· 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阐释高教发展战略
· 发展与规范并举 实现民办教育的新突破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