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民办教育 > 民教新闻
点击“菜单”
2002-01-06    

字体大小:

    采访浙江省宁波市的教育,无论是教委主任、职能处室的官员还是学校的校长、教师,谈论最多的要数教师的继续教育。从一摞摞典型材料和记者密密麻麻的采访笔记中,人们大体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宁波市的教师继续教育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

  改变过去教师队伍人员补充渠道单一、只进不出的状况,制定了公开、公正、规范的程序,面向社会吸纳人才,择优聘任,优胜劣汰;

  改革教师职务评审办法,在中小学教师职务评审中增加了笔试、答辩、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内容,并制定出语言表达、教材分析和教案编写、多媒体及网络应用、试卷编制及分析、现代谈话技术等新5项教学技能培训标准;

  加强师德建设,以“正己、敬业、爱生、奉献”作为师德建设的核心内容,在评优、职评、晋职时,对师德方面存在问题的教师实行“一票否决”;

  提升起点学历,到2001年底,该市小学教师取得大专学历、初中教师取得本科学历的分别达到40%,高出全省平均数的14个百分点以上,现仍有800余名教师在参加研究生主干课程和教育硕士课程学习;

  打造“名师工程”,市政府为此连续5年每年投入500万元经费,目前已有50名中小学教师被授予宁波市“名师”称号;21名中学教师经考核享受正教授级待遇;56名在岗特级教师涵盖了各个学科,结束了英语、美术、生物、音乐、计算机等学科没有特级教师的历史……

  应该说,以上每一条都可以洋洋洒洒说上一通儿,然而记者却发现,支撑起这一切的有一块小小的“石子”,那便是由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编制的《‘按需培训’课程指南》(中学也有相类似的培训指南)。这个被称为“菜单”式的培训模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培训思想,一改过去教师培训内容单一、不分层次一刀切的状况,使教师在接受继续教育时有了更多的自主权,满足了个体需求。

  “按需培训”模式的试点工作在海曙、江东、江北3个城区进行,实施的对象是小学高级教师及骨干教师。课程设置涉及教育理论、学科专题、知识拓展、教育科研、教育技术、艺术修养6大类,每大类又有若干门课程。《课程指南》通过文件形式向社会公布,包括课程名称、时数、教师、课程概述、授课对象、学员名额、收费金额等。课程一年一选,每年的课程根据培训需要、开课质量、教师需求适当增删。教师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类别的课程,但每门课程需有20人以上报名方可开课。为减少工学矛盾,授课时间以双休日和假期为主。

  2001年“按需培训”课程共52门,有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介绍、小学生作文与人格塑造、比较教学论、教师书法艺术素养、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内容。培训费从6元到260元不等。授课教师多为名师和特级教师、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的教师和市教科所、教研室的科研人员。2001年的培训有3000多人次报名,最多的一人报了6门,100多课时。

  从“按需培训”课程类别需要程度统计数字看,学科专题类最受教师欢迎,占报名人数的47.40%,其次是教育理论类和教育技术类,报名人数分别占到43.80%和34.42%;艺术修养类最少,占报名人数的11.69%,特别是46岁以上年龄组,这个类别的报名人数只占到9.52%。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的教师现阶段迫切需要的是新的学科知识、新的教育理念和如何应用新的技术,是与教育教学有直接关系的培训内容。

  实施因教选需,因需开课,不仅使培训增强了针对性、实效性,也使培训本身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充分调动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但据宁波市教师培训部门的同志说,他们的这项工作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要使“菜单”更丰富一些,教学内容和课程都还有待于进一步开发,音、体、美、常识、英语等学科目前还是空白;培训还应更具有针对性,对年龄、职称、水平各不相同的教师要有相应的培训方案。此外,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是他们正在探讨的问题。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宁波2005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低于大专生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