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改造早已僵死的传统教育,培养具有御侮图强的近代新式人才,国人中有识之士,先后仿照教会学校,设立具有新教育意义的新式学堂。如1878年张焕伦于上海设立正蒙书院,1904年留日学生创中国公学,1906年邵章、孙智敏创杭州女塾,1907年创立的南开女校等,成为近代中国最早的新教育机构。
近现代我国自办私立学校发展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一)清未初建时期。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清廷颁布《秦定学堂章程》。我国近代第一个新教育制度产生,为私人创办新式学堂创造了良好条件。科举制被废除,各地传统绅士、秀才、童生、富商纷纷设立学堂,以初等教育发展最快,其中以1878年正蒙书院为最早。高等学校仅有1904年创办的中国公学和1905年创办的为数不多的政法学堂。
(二)1912??1926年盲目发展期。
1912年民国建立,新教育获得较快发展。1917年以后,全国陷入长达十年的军阀混战时期,国办教育受损,但正值“一战”前后,帝国主义无暇东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猛,为私立学校发展创造了一个繁荣期。
民国初年,私人办学以大学和政法学堂居多。当时公立大学仅有清未建立的北京大学、直隶北洋大学、山西大学3所,私立大学则有朝阳大学、明德大学、北京中华大学、北京中国公学大学部、武昌中华大学、吴淞中国公学、江苏大同书院等7所。此外未立案尚有1917年的复旦大学、1919年成立的南开大学、1912年创办的厦门大学。而且,民初私立专科以上的学校占整个私立高等教育的75%以上。1922年新学制制定,公办高等教育才超过私立大学教育。
(三)1928??1937年,稳定发展时期。
1925年国民政府成立,中国结束长达十几年军阀混战局面,出现少有的稳定形势。1927年4月,国民政府颁布三民主义教育宗旨,开始整顿教育,遏制了1922年以来专科高校肓目发展、质量欠佳状况,私立高校在学校数、学生数、教职员数、生占经费数等诸方面均有明显提高。
中、初等私立学校也得到相当发展,私立中学最多时达1200所(1936年),学生也高达274801人,占学校总数的36.7%、学生总数的43.8%。
(四)1937??1949年衰落时期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私立学校受战争破坏惨重,如私立中学由1936年的1200所税减到1938年的618所。高校财产损失惨重,学生、教师也大量散失,达到无法统计的程度。
抗战结束后,私立学校由于受损过于严重,加上经济凋弊,一时难以恢复元气。国民党政府开始将残存私立高校国有化,以期给予经济上扶持。1946年后,南开、厦大、复旦、北京中法大学、焦作工学院因财政问题被迫改为国立。由于政局动荡,私校已很难恢复到1936年水平。
新中国建立初期,私立学校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难以维持。1951、1952年、我国实施院系调整,私立高校在1952年底全部改为国立、私立中小学也全部改为公立,教会学校全部收归国有。至此,在中国维持近一个世纪的近现代私立学校存在告一段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