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开埠至民国成立,共有37所中等学校。按办学性质大致可分五类:
一、由书塾、书院演变而成。有敬业中学、南洋中学(原名育材私塾,1905年改现名)、务本女中(原名务本女塾)和启秀女中(原名中西女塾,1905年改现名),共4所。
二、办学目的提出较为明确,如“实业救国”、“教育救国”者。有叶澄衷捐资的澄衷中学(1901年)、杨斯盛创办的浦东中学(1904年)、苏本铫昆仲办的民立中学(1904年)、苏本姊妹办的民立女中(1906年)以及蔡元培创立的爱国女中(1902年),共5所。
三、为大学附设或社会团体所创办,南洋模范中学(由1896年创办南洋公学附属小学发展而成)、复旦中学(1905年创办,原名复旦公学)和湖州旅沪初中(1906年创办,原名湖州旅沪公学),共3所。
四、教会设立21所。其中天主教7所,基督教14所。前者办得最早的为徐汇中学(1849年);后者则有裨文女子中学(1851年)等。
五、租界设立的华童学校共4所。其中公共租界工部局办3所:格致中学(初名格致书院,1876年)、晋元中学(原名华童公学,1903年)、育才中学(原名育才书院,1903年);法租界公董局1所:中法中学(初名法文书馆,后改中法学堂,创于1886年)。
综上可见,基本上分国人创办与洋人所办两类,性质不同,其办学目的也截然不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