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把自己做强才会让别人重视
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不可取代
黄达人教授的这本书之所以取名“高职的前程”,实际上包含着他对职业教育未来的一种展望:一方面希望职业教育的体系能尽快建立起来,不再是断头路,学生就会觉得有希望。更重要的是职业院校要抓住机遇,加强自身建设,只有把自己做强,才会让别人重视你。
黄达人认为,高职院校既然是高等院校的一种类型,那么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应该是一致的。黄达人对高职院校如何加强自身建设给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
一是要重视大学文化建设。黄达人认为大学里的文化是培养人最重要的方式,现在网络已经非常发达,学生需要的所有知识差不多在网上都能得到,那为什么还要来大学读书?因为大学对学生的培养并不仅限于课堂,国外有校长甚至认为,对学生的培养只有10%是在课堂内完成,另外90%是在课堂外、学校内完成的,所以,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不可取代。在黄教授看来,大学文化中最重要的是行政文化,这是决定整个大学氛围很重要的一个切入点。一所学校的行政文化决定了学术文化,因此首先要把良好的行政文化建立起来。
二是要重视学校的内涵建设。对于职业院校而言,内涵建设主要讲的就是专业建设,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切入点是课程体系建设。课程看起来很微观,但它是我们提供给学生学习的最起码、最基本的单元。不同学校虽然有不同的定位,但重视课程建设的道理是一样的。
三是职业教育也要重视科研。黄达人曾经听到一种观点,有人觉得高校太重视科研容易把教育教学给丢了,但他认为如果一所学校把科研作为培养学生的手段和过程,那这个问题就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衡量一所高校科研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其是把科研当做育人的一个环节,还是纯粹地去搞科研。如果把它当做一个育人的环节,那所有的学校都应该重视科研。
四是要重视职教师资队伍建设。黄达人在观察职业教育时,觉得它最大的特征就是“双师型”。有的高职院校趁企业经济不景气时,从企业挖人过来做老师,以解决“双师型”师资缺乏的问题。但黄教授认为,现阶段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应该更多地把老师派出去,有计划地送到企业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跟企业的人员有了感情,有了共同语言,对企业的情况更了解,不仅能参与到企业的科研里去,而且还能为学生的实习、就业打通渠道。
志愿者精神跟大学终极追求的精神一致
高校应该重视学生志愿者精神的培养
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调研时,学院院长刘洪一提出要把深职院建成“志愿者之校”的理念,给黄达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2011年夏天,第26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深圳举办,深职院共有9000多名学生及教师参与到大运会志愿者队伍中。校长刘洪一表示,学校把志愿者的奉献精神当成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志愿者工作与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相结合,并通过推进志愿服务进入课堂、建设志愿服务基地等措施,创新志愿服务模式,升华志愿服务理念,形成一批富有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
有着同样想法的高职院校并非深职院一家。2012年12月5日,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也率先在浙江推出“志愿者之校”建设目标。学院出台把志愿服务纳入评奖评优、学生志愿服务时间达30个小时可获1个学分等多项激励机制,引导学生在志愿服务中提升自豪感和自我认可度,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在黄达人看来,志愿者精神跟大学终极追求的精神是比较一致的,他很欣赏学校用志愿者精神来教育学生。前段时间,他在访问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时,向李百炼副校长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从中国内地到美国留学的人那么多,但在美国高校中担任校领导的却很少?李百炼认为,其实我们的学者做学问比别人一点都不差,但参与公共事务的兴趣和愿望就没有那么强了。参与公共事务是没有报酬的,相当于一种志愿服务,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展现个人才华,让别人了解你的过程。如果你不参加这些活动,人家对你的才能和为人了解得就没那么深刻,所以往往选拔时就不会找你,这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黄达人认为,志愿服务在我国还没有形成一种普遍的风气,不论是高职院校还是普通本科院校,都应该重视学生志愿者精神的培养,这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和长远发展都会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