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人物 > 声音
中国古典文学家叶嘉莹:诗 让我们心灵不死
2014-10-22    光明日报

字体大小:

——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叶嘉莹的诗词教育观

  读古典诗词究竟有什么用?叶嘉莹一言以蔽之:诗,让我们的心灵不死!她坚持中国传统的“诗教”之说,认为诗可以“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

叶嘉莹

  近日,位于南开大学的“迦陵学舍”如期封顶,漂泊一生的叶嘉莹终于有了一个“家”。在她的规划中,这个“家”是讲授和研究诗词的地方。叶嘉莹说,自己要做的,是打开一扇门,把不懂诗的人接引到里面来。

  在教了70年古典诗词的叶嘉莹眼中,诗是“兴发感动”的力量。因而诗词教育区别于其他一切知识教育,是一种关乎生命的自我救赎。时常有学生在课堂上发问:读古典诗词究竟有什么用?她一言以蔽之:诗,让我们的心灵不死!

  “诗可以让人内心平静”

  “又到长空过雁时。云天字字写相思。荷花凋尽我来迟。”1999年,叶嘉莹在仲秋的南开园,写下了这句词。今年的仲秋,同样的荷凋雁过,叶嘉莹从枫叶之国加拿大再返神州。只是这一回,这位“诗词的女儿”不是过客,而是归人。

  叶嘉莹的坚守在喧哗浮躁的当下遭遇了尴尬。读诗有用吗——这样的发问几乎每天都在重复。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齐益寿是叶嘉莹的学生,他的困惑在于:“叶先生一直在‘吐丝’,而学生却关心‘丝绸在哪’。”

  除去社会环境的变化,叶嘉莹认为在诗词教育方面也存在误区:“诗人因为有了感动才会写出诗来,我们应该了解的是这种感动如何生发。老师如果连这一点都不懂,就让学生死记硬背,甚至背诵的又都是错字、别字,文理不通,不但无用,而且贻害后人!”

  关于中小学课本中古诗词的选用,叶嘉莹以孩童入门诗句“鹅鹅鹅,曲项向天歌”为例,认为这首骆宾王7岁时写的诗作“并不是一首好诗,背下来也没什么好处”,不如就让孩子们背杜甫的“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不能看低小孩子的智商,只让他们背浅近的诗句。因为孩子们天性喜爱诗歌。”这是近20多年来,叶嘉莹侧重幼儿诗教的切身感触。她曾在加拿大为华裔孩子们讲解古诗词。上第一堂课时,她先把篆体“诗”字写给孩子们看,告诉他们:字的右半边上面的“之”好像是“一只脚在走路”。接着她又在“之”字下画一个“心”:“当你们想起家乡的亲人,想起家乡的小河,就是你的心在走路。如果再用语言把你的心走过的路说出来,这就是诗啊。”孩子们立刻就对诗有了最本真的认识。

  叶嘉莹坚持中国传统的“诗教”之说,认为诗可以“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在她眼中,诗是感情的凝聚:“离别时写你的悲哀,欢聚时写你的快乐。”读伟大诗人的优秀作品有“莫大的好处”,会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她引用钟嵘在《诗品》中的话阐述道:“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总之,“诗可以让人内心平静”。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生活极度节俭,95岁叶嘉莹先生再向南开大学捐赠1711万
· 专家叶嘉莹的诗词教育观:诗,让我们心灵不死
· 学者叶嘉莹今年回国定居 南开大学为其建“学舍”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