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大学生
进大学比例远甚从前
新京报:有人看过纲要后说,今后农村的孩子读大学可能更不容易了。
吴启迪:这就是公平和质量的问题。现在尤其是高考自主招生,让人们有这种感觉,这次纲要对公平和质量考虑比较多,修改也比较多。现在看起来,总的指导思想是对的,但在具体操作层面上,需要更加严密、全面的考虑,避免出现这种情况。
新京报:你在教育部分管高等教育,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是否越来越少。
吴启迪:没有。农村学生能够进入大学的比例大大高于以前,当然和来自城市的孩子比,还是城市高一些,但总的看农村来的学生远远高于以前了。这点和以前媒体上报道的不一样。
新京报:北大搞了校长推荐制,一些高校开展自主招生,都很强调素质,但农村的孩子这时候很吃亏。
吴启迪:这点我原来也批评过,对单独招生问的问题,确实对农村学生不是很有利,而且他们也不太容易自己乘车、坐飞机去面试。
新京报:批评有效果吗?
吴启迪:我没有公开批评,因为是搞试点嘛,试点就要允许尝试,所以我没有提系统的看法。
但我觉得这点应该考虑到,也有补救的办法。比如名牌大学恐怕要强制性地规定接收农村的、贫困家庭的孩子的比例。像美国包括常春藤这样的私立学校,一般会规定收贫困家庭的孩子、黑人的以及拉美裔、亚裔的孩子,给他们奖学金,我觉得可以有这种类型的政策。
新京报:教育部如果出了这种规定,是不是又会被指责行政化。
吴启迪:这种行政化是应该的,这是促进公平的,当然什么样的比例,还需要周密考虑。
相关专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专题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