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人物 > 专访
对话马建章:老科研工作者要为青年人让路、铺路
2014-09-26    中国教育新闻网-光明日报

字体大小:

  中国工程院院士马建章是著名野生动物学家,曾创建了我国第一个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和“中国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人才培训中心”,为该领域的人才培养开辟了新途径。谈及青年人才的成长,这位老科学家向记者直言:“老一辈的科研工作者,要善于为青年人才让路、铺路。”

  记者:有不少知识界人士认为,青年科研人员待遇低、流动性大,堪比“农民工知识分子”,尚未成才已被现实击垮。青年科研人员的现状真的如此不堪?

  马建章:青年科研人员收入低,被住房、子女教育等现实问题所困扰,是众所周知的事。“农民工知识分子”的说法虽然有点过,但我也同意。我觉得这与科研资源分配的不合理有很大关系。

  这种不合理首先体现在科研经费的分配上“见物不见人”。我国科研经费往往比较重视仪器设备、环境条件的改善,但在人员养护上关注较少。许多科研项目在设置初期就已规定,绝大部分经费只能用来购买设备,而能直接拨付给青年科研人员使用的经费很少。比如一个大课题,本来需要很多博士生参加,但按规定人员经费只能用百分之十几,造成的结果是,青年科研人员参与课题的机会减少,或者是参与的人多了,把待遇降低。

  另一个不合理之处是,学术资源过多地集中在少数人身上。近年来,我国科研经费越来越充足,但并未根本改变青年科研人员的生存和发展现状。部分原因即在于学术资源的配置掌握在少数“学霸”和“大牛”手里,学术资源的分配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许多青年科研人员只能跟在后面“打工”,为他人作嫁衣。长此以往,这些青年原本的学术理想和激情会渐渐消失,其奋斗目标可能会变成有朝一日能拥有“学霸”“大牛”那样的学术资源支配权。这很可悲。

  记者:作为前辈科学家,您认为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马建章:青年科研人员既要争取经费,又要做好科研,两难全,甚至可能两边都做不好。我们这些老科研工作者,应该给年轻人创造条件,搭建研究平台,要给他们让路。比如有些课题项目,老专家们不必霸着主持位置不放,大可放心地委之于青年人才,给他们施展才能的机会和空间。要让他们在这里面学会游泳,争当冠军。

  同时,我们还应帮助年轻人去争课题。因为青年科研人员的一些研究项目是没有经费支持的,有课题才有经费,才会有独自承担课题的机会和保障。没有了经费的后顾之忧,他们才有充足的精力和良好心态来做好科研。当然,彻底解决后顾之忧,还需要国家层面的帮助,如提高博士生等青年科研人员的奖学金及课题补助经费等。

  记者:科研机构该从哪些方面着手为青年人才的成长铺路搭桥?

  马建章:人一生中的黄金创造期一般在26岁到46岁之间,诺贝尔奖获得者出成果的年龄平均在46岁左右。因此,重视青年科研人员,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是人才战略的根本。但在我国,无论初级还是中级岗位青年科研人员,学术地位目前普遍太低,起步差。他们在高校大都只能任讲师,被琐事所累,成才之路缓慢,这也是一种资源浪费。而且,现行的学术考评中“GDP主义”盛行,过分注重定量评价、“工分”等,为创新路上的青年戴上了紧箍。

  在国外,有许多高校讲师也可以当博导(但必须要有博士学位)。我国一般规定只有教授才可以当博导,个别学校稍稍放开,副教授也可当博导。我们可以学习国外经验,赋予才能突出的青年讲师招收博士生的权利,这对他们来说既是激励,也是新的压力和动力。此外,还应更重视把青年人才“送出去”和把一流学者“请进来”,与国外最先进的科研机构和大学交流互动。

  在青年人才问题上,我们还应走出单纯以定量指标考核人才的误区。创新能力往往代表着成才的潜力,一个有创新能力的青年,即使在指标考核中“得分”不高,我们也应为其铺开一条成才之路。高校不应该仅是一个输出劳动力的地方,更应该是创新的源泉。美国高校很重视创业课程,无论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均有超过四分之一比例的创业课,且采取小班教学的方式,如8人或15人一班。尽管我国高校可能做不到8人一班,但动辄几十、上百人的大班教学,显然不利于互动,很难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记第四届高校教学名师、东北林业大学教授马建章
· 科学家站上大学校庆“C位”
· 首届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颁奖
· 我科学家成功解析高粱驯化改良过程中的基因组印记
· 我科学家破解非酒精性脂肪肝靶向治疗难题
· 科学家用鸵鸟蛋抗体开发新冠口罩
· 创新再创新 做“顶天立地”的科学家
· 科学家警告:多个气候指标的临界点“迫在眉睫”
· 科学家要霸屏吗?
· 中国现代科学家的家国情怀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