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又出现了一位奋不顾身舍己救人而不幸牺牲的英雄——年仅44岁的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贺宝根为救遇险学生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自8月11日,文汇报率先报道之后,这几天上海媒体乃至全国媒体,纷纷对此作了报道,高度赞扬这位教授的英雄壮举。
读了对贺宝根教授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义无反顾的报道,以及他的学生、同事和家人的追忆,深深地为之感动。而令人悲哀和扼腕的是,这位为学生爱戴、被亲昵地称为“宝宝老师”的英雄,在身后才出名!
在百度上检索“贺宝根”,到此刻——8月13日上午8点,一共才159条信息,而这全部是在他献身后的新闻报道。就是说,在他生前,名字没有出现在大众媒体上,没有在互联网上“扬名”过!
这个结果令人唏嘘不已,感慨良多。
——贺教授平素默默无闻地教书育人,埋头从事教学和科研。正值暑假,他却因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口崇明东滩高潮滩盐沼水-沉积物-植物界面泥沙输移机制研究”项目,于7月26日起带领17名研究生和本科生在崇明东滩开始项目野外考察。平凡中蕴涵着不凡。而这种埋头苦干、踏实认真的精神,在日益烦躁浮躁的时候,显得格外难能可贵!
——据说,目前贺宝根的研究在国内尚属空白,因为做这项工作需要的第一手资料太难搜集,需要获取大量数据后才能做分析、出结论。他的初期研究成果的发表遇到一些障碍,两次被专业杂志《泥沙研究》退稿(注:《泥沙》杂志不识珍珠)。但他仍坚持不懈,终于得到业内人士认可。尊重实践,不惟名但求实,这是眼下多么需要倡导的风气啊!
——有学生说,“贺教授也许不是上海师大最好的老师,但他肯定是上海师大最有魅力的老师。”这种魅力就是他对事业的执著、对学生的深情,诚如他的一位同事所说,他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是他把对工作的爱、对科研的爱、对学生的爱,都融入了生活的细节中。这样的教育工作者,不是最可爱的“宝宝老师”吗?不就是教育事业最可宝贵的人才吗?
——贺教授是上师大为数不多的在BBS上和学生聊天交流的老师之一。他善于和学生沟通,与时俱进地做思想工作,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成长。他的家仅30多平方米,可见经济条件并不怎么好,却悄悄地给困难学生以资助。相比那些一味热衷著书立说、补课挣外快的教师,他似乎太迂腐、太贫寒,但是,他的人生价值无疑发挥到了极致。
——贺宝根生前无名,身后“出名”,我们的媒体又报道了一个逝去的英雄。这不是说明,我们这个社会好人太多太多,凡人凡事、好人好事几乎无所不在吗?同时不也反映出我们的新闻发现力还太弱,新闻报道的广度还太欠缺吗?为什么总要等哪个人献身了,才不惜篇幅地去作“盖棺论定”式的报道?为什么往往要把“计划内”的典型人物宣扬得铺天盖地,而对实际生活中的先进典型视而不见呢?其中难道没有需要总结反省的东西吗?
贺宝根教授离我们而去了,但是他的精神财富,以及为我们留下的思索空间,实在值得我们深长思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