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台上用生命歌唱”
——记上海语文特级教师于漪
这是从于漪老师的一堂语文课上“剪辑”下来的片段——于漪正讲到课文中“一千万万颗行星”时,甲同学发问:“老师,‘万万’是什么意思?”那一刻全班同学哄堂大笑。甲同学满脸通红,垂头丧气地坐下。
于漪见状便问大家:“大家都知道‘万万’等于‘亿’,那么这里为何不用‘亿’而用‘万万’呢?”全体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都认真地思考起来。
乙同学站起来答:“大概‘万万’比‘亿’读起来更加顺口吧。”
于漪表扬了乙同学,接着问:“大家还有没有不同的意见?”众学生沉默。于漪便顺着乙同学的答案总结了一下:“是汉语言的叠词叠韵之美影响了此处的用词。”接着,于漪又问了一句:“那么请大家想想,今天这一额外的课堂‘收获’是怎么来的呢?大家要感谢谁呢?请让我们用掌声表达对他的谢意。”
大家的目光一齐投向甲同学,并对着他鼓起掌来。此时,甲同学微笑着抬起了头,有了自信。
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语文特级教师于漪的这一教学案例在上海许多青年教师中广为流传。
在长达58个春秋的教学生涯中,于漪老师留下了无数经典教案和闪烁着智慧与人格魅力的教育思想。熟悉于漪的人都知道,于漪在教学上从来不重复自己,即使是同一篇课文反复地教,也绝对不重复。面对如潮好评,她总是谦逊地说:“我上了一辈子课,教了一辈子语文,但还是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课。”
在她眼中,教育事业是培养下一代爱国主义的事业,也是爱的事业。于漪老师常说,“教师应该在讲台上用生命歌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把爱播撒到学生的心中,学生心中才有你的位置。”于漪说,“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一头挑着学生的今天,一头挑着国家的未来啊。”
“怎样做好教师?”许多人都问过于漪老师这个问题。
她的回答是:“教师要追求人格上的完美,身教重于言传。”
于漪常说,她心中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是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是量自己的不足。在教学第一线时,她白天只要一有时间就会站在窗外,学习其他教师是怎么上课的;课堂上,她努力做到“要言不烦、一语中的”,每次都给自己做好“课堂废话记录”。甚至当学生提出一些刁难的问题,于漪在解答完后还会将问题和解答一一记录下,标注解答后的感悟和遗憾。
如今,80岁高龄的于漪老师依然站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她有着太多的头衔和荣誉: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市教师学研究会会长、全国三八红旗手……但她最喜欢大家称她为“老师”。每年教师节,于漪总是带领数千名上海新教师庄严宣誓,在共和国的旗帜下作好一位“为教育而生”的师者表率。
于漪对钟情一生的语文教学作了形象的比喻:语文教学犹如建造港湾,教师须创造性地引导学生,使港湾通向大海。
哲人夸美纽斯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于漪的体会是,教师不仅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而且是太阳底下永恒的事业。让自己的学生,踏着自己的肩膀,一步步登上做人的高峰,在于漪看来这是此生最幸福的事!
“教师的幸福是其他行业的人所无法体会到的。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也许你永远默默无闻,有时还要承担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难以管教的学生,考试成绩的红灯,家长和社会的过分期望……然而,只要你看着一群心存感念、求知上进的学生在你的引导下茁壮成长,难道你不感到幸福,不为之感动吗?”于漪老师说。(记者 刘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