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人物 > 人物
浙大校长杨卫:高校自主招生结盟是为考生减压
2010-12-03    中国新闻网

字体大小:

  “北约、华约、南盟这样的称呼是你们媒体说的,我们没有这样说法。”作为媒体口中“华约”成员之一的浙江大学校长杨卫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并不认同联盟这一说法。

  大学实行自主招生,迄今已走过八个年头,目前全国有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约80所,基本包含了目前国内一流的大学。

  自主招生高校中,又先以清华大学为首,于2010年联合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和南京大学进行了联考。如今,浙江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新加盟这一阵营,并参与2011年的自主招生联考。

  之后,北京大学以及同剂大学等又起炉灶,联合一批高校联盟,进行自主招生联考。

  三大联盟的出现,一度被外界质疑为“圈地高考”。

  联合考试扬长避短 为考生减压

  “其实,几所水平相近大学联合自主招生,是为了让减轻考生的压力。”杨卫说。

  杨卫称,以往自主招生都是各自学校自己进行的,也存在很多缺点。虽然各个学校极力想把自主招生做好,但是涉及学校太多,每个学校又都只有几个老师出题,很难规范。

  另外,自主招生考试时为了选拔最优秀的学生,与高考针对所有考生设计考卷不同,各个学校的老师出题,其设计的考卷有时能体现选拔优秀学生的特征,而有的时间则很难达到。“所以,经过专家们的讨论认为,几个学校在一起,通过比较严格科学规范的命题,更能选拔出优秀的学生。”杨卫说。

  杨卫认为最关键的是,如果每个学校都开设自主招生的考试,八十所学校会给给考生带来比较多的不便,“因为他要参加很多的考试,高三学生本身背负着繁忙的学业压力,再为各个学校的考试进行复习,会成为比较大的负担。

  “这样,几个水平和性质比较近的学校组成在一起,可以避免重复考试,减轻考生压力。不过,具体怎么演化成媒体口中的‘三国杀’,我就不太好评论了。”杨卫笑着说。

  期望C9联盟联合招生

  2009年10月,清华、北大、浙大等9校联手结盟,共同签订了《一流大学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协议书》,建立中国大学联盟,被称为C9。9所学校通过联合推进本科生交流和研究生联合培养,联合开展教材建设,共同培训青年教师,建立共享的远程教育平台等措施,开展深度合作与交流,共享优质办学资源、进行优势互补,更好地培养各类人才。

  “我们也期望C9组织联合招生,或者更大的范围,十几个学校,二十个学校一起组织招生。”杨卫期望之余也有担心,优秀生源各所高校都想要,可能学校之间会需要多一些磨合,才能建立起比较统一的招生联盟。

  除了三个自主招生联盟外,仍有几十所学校仍单独进行自主招生。谈到未来是否会有更多的联盟出现时,“多了就跟高考差不多,自主招生目标还是选择比较优秀的学生,不是对所以人进行的。那相当于高考考两次了,没有多大的意思。”杨卫说。

  招生联盟是一种国际趋势

  杨卫还表示,目前国际上包括亚洲很多的国家,他们实行的是先进行一次比较简单的高考,然后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再参加比较好的学校的考试,现在日本、韩国、新加坡都在往这个方向发展。

  “一开始的考试大致区别一下学生的水平,学生不需要为这次考试准备一年,然后真的要去高水平的大学,那么你再参加这些学校组织的考试。”杨卫认为,目前国内高校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正在往这个方向发展。

  (记者 江耘 实习生 黄舒婷)


  推荐专题高校自主招生联考 结盟+PK? 


  相关报道中国农大校长:自主招生与99.9%的高考生没关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教育部:浙大校长空缺期间毕业证可暂由书记盖章
· 浙大校长:减少学校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无限责任
· 浙大校长回应开会打牌:休息时消遣被媒体黑了
· 浙大校长:大学要有一流的大师和一流的人才
· 浙江大学校长:中国高考改革应“三步走”
· 杨卫等4名中国学者入选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 杨卫:中国基础科学的动力发展
· 杨卫:科研经费管理需尊重科研规律合理配置
· 杨卫:科研是高校培养高水平人才关键
· 人大代表杨卫:科学基金资源总量仍有上升空间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