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人物 > 人物
北大学者:"求学"与"致富"挂钩是对大学的误解
2011-02-28    中国新闻网

字体大小:

  自上世纪90年代起,社会科学发展迅猛,而曾经占据舞台中央的人文学科则渐渐退居边缘,风光不再,中文、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颇有些“落寞”,成为一些学校的“被调剂”专业。

  但近些年来,伴随着“国学热”的兴起,民众对人文学科的兴趣又重新转浓。而各高校也纷纷提倡“通识教育”,并均以“人文学科”作为核心,这也为人文学科预留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很多高校的中文系在努力谋求改变,不但在专业上做深做精,还倡导学生成为高端的复合型人才。中文系,重新成为诸多考生的第一选择。中文专业的前景如何?什么样的学生适合选择中文专业?带着中学生们感兴趣的问题,近日,笔者采访了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陈平原教授。

  警惕那些云山雾罩的“形象设计”和“跑马圈地”

  中国青年报:再过几个月,就又到一年一度的高考了,请您对文科考生谈谈中文专业的专业方向及职业前景。

  陈平原:我的任务是“介绍”,而不是“忽悠”。同样是“广而告之”,后者的目标群是多多益善,前者则只针对特定读者群。换句话说,此文只写给可能的“中文人”。虽说尽可能设身处地,毕竟是长期浸淫其间,不知不觉中会有自我美化的成分,打个八折,大致可信。

  各大学专业设置不太一样,以北大中文系为例,目前共设4个本科专业:中国文学、汉语语言学、古典文献学、应用语言学(中文信息处理)。我们的情况比较特殊,80%的本科毕业生在国内或国外著名大学继续念研究生,直接就业的不多。招生广告上说的“往届”,是一个比较长的时段:“往届本科毕业生到国家党政机关、新闻媒体、出版机构、广播影视机构、地方高校、军队、外企、金融机构等单位就业,以其‘名牌’声望,加上扎实的基础和全面的素质,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和欢迎。”既然是广告,当然是拣好的说;不过,就业面比较广,这适应全国各大学的中文专业。

  好听的不一定好用,好用的不一定落在你头上。对于你“心仪”或“可以接受”的大学及专业,请上网查阅,看看这所大学的学术传统、课程设置、师资情况等。警惕那些云山雾罩的“形象设计”以及“跑马圈地”,对于大学来说,有没有好教授,是最关键的。

  若是志向远大,当选择基础性学科,有各种发展的可能性

  中国青年报:社会上有两种很流行的看法,一种认为中文系是培养作家的,另一种认为中文系“百无一用”,没有专长。这是否是一种误解?您怎么看待这样的说法?

  陈平原:中文系的专业训练,对有创作才华的文学青年来说,会是很好的提升。但考虑到我们培养各种各样的专业人才,作家只是其中之一,不该刻意强调。至于有无“专长”,就看你对“专长”一词的理解。如果是指实用性的技能,那确实不是我们的培养目标。按过去的说法,这叫长线专业与短线专业的差异。中文等基础性学科,讲究“厚积薄发”,不能拿来就用,但因其“扎实的基础和全面的素质”,可以走得比较远。

  大学的专业设置,各有其宗旨与目标,听起来特别切合当下需求的,往往是“短平快”——有用,但也就到此为止。若是志向远大,当选择基础性学科,因知识深厚、课程广博、探索精微,有各种发展的可能性;但就求职而言,学门现成的手艺也很不错。这就看你的志趣和能力。前者学不好则“一事无成”,后者的陷阱是过早地定型,捆绑住自家手脚,若有才华,难得施展。

  中国青年报:您曾经谈到过,包括中文在内的人文学科经历过一个转型的过程,曾经占据舞台中央的人文学科被社会科学所取代。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志于进入中文系就读的年轻人应当以怎样的心态面对自己的学习?

  陈平原:所谓“占据舞台中心”,指的是比较能吸引公众目光,如此而已,不含价值评判。上世纪90年代,商品经济大潮兴起后,人文学科就不如社会科学吃香了。体现在大学招生中,以文科考生为例,上世纪80年代首选“中文”,如今则首选“经管”。变化的原因,不是知识类型,也不是师资水平,而是毕业生的薪水。在欧美也是如此,学医学法学金融,毕业后的收入,都比学文学史学哲学的高。这是整个社会需求及工作性质决定的,没什么好抱怨。关键是个人志趣。切忌盲目追求“热门专业”,因那不见得适合你的性格与才情,而且,今天热门明天冷门,不是你能预料的。北大允许在校生转专业(通过一定的考试),每年都有从“热门专业”转入中文系的,这比例远远超过从中文系转出去的。我怀疑,很多考生当初选专业时,为虚名所累,不太考虑自己的能力及趣味。假如你真对中国的语言、文学及文献感兴趣,请以坦然的心态,报考各大学中文系。若无可无不可,那就随缘了。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北京大学中文系陈平原:“文学”如何“教育”
· 陈平原:如何建立中国大学的独立与自信
· 陈平原解读作为神话的“清华国学院”
· 陈平原:大学学人应拥有自己独立人格
· 北大教授称大学越来越像官场 极少人心如止水
· 北大教授陈平原:创世界一流大学,别订时间表
· 北大中文系陈平原:人文学者不可丢“三气”
· 北大陈平原教授:中文系师生"位卑未敢忘忧国"
· 北大陈平原:当了系主任 有些话只能绕弯子说
· 争创一流,人文学科靠什么突围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