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人物 > 人物
院士吴文俊:数学是笨人学的
2011-08-16    新华网

字体大小:

  1956年,一位37岁的年轻人和著名科学家华罗庚、钱学森一起,获得了首届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2001年,当时的年轻人已是82岁的老人。这一次,他站在了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的领奖台上。

  他就是著名数学家吴文俊先生。

  近一个世纪的数学人生,取得了世界公认的杰出成就,今年已是92岁高龄的吴老却依然谦逊地说,自己还有些问题没搞清楚,“我还得接着干呢”!

  “做有意思的事”

  去吴老家采访这天,北京天气十分闷热。鹤发童颜的吴老拄着拐杖,在门口迎接记者。落座后才得知他前段时间不小心摔了一跤,现在手臂上还留下了大片的淤青。

  “我平时喜欢一个人出去转转,前几天下雨路滑,不小心就摔了一下。”吴老笑着说,并不以为意。

  熟悉的人都知道,吴老是个十分开朗乐观、热爱生活的人。92岁的他现在还经常一个人去逛逛书店、电影院,偶尔还自己坐车去知春路喝喝咖啡。

  这些天,吴老又迷上了看小说《福尔摩斯》。“小时候看过,现在又看,看着玩,和推理没关系,要不没趣味。”

  “我就喜欢自由自在,做些有意思的事情。”他说。

  在吴老心里,数学研究就是件“有意思”的事,尤其是晚年从事的中国古代数学研究,更是自己“最得意”的工作。

  “我非常欣赏‘中国式’数学,而不是‘外国式’数学。”说起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吴老精神十足:“中国古代数学一点也不枯燥,简单明了,总有一种吸引力,有意思!”

  对于做研究,吴老有一套自己的“理论”:“天下的学问那么多,大多数马马虎虎过得去就行,其余时间就在一两件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事情上下功夫。”

  事实上,从1946年由陈省身先生引荐到中央研究院数学研究所工作,吴文俊就一直沉浸在数学世界里,做自己“感兴趣”、觉得“有意思”的工作——

  在被称为“现代数学女王”的拓扑学研究中,初出茅庐的他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就取得突破——对美国著名拓扑学大师惠特尼的对偶定理做出了简单新颖的证明;

  上世纪50年代前后,他提出“吴示性类”、“吴公式”等,为拓扑学开辟了新的天地,令国际数学界为之瞩目,成为影响深远的经典性成果;

  上世纪70年代,他开创了近代数学史上的第一个由中国人原创的研究领域——数学机械化,实现了将繁琐的数学运算、证明交由计算机来完成。

  ……

  尽管现在吴老已经很少去办公室,所有数学方面的书籍都捐给了单位图书馆,但他心里从来也没有放下过数学研究。

  “像中国古代数学,我还有些问题没搞清楚,比如微积分的萌芽问题,有时间的话要去弄清楚。”吴老笑着说,“我现在要做的事情还相当多。我的老师在临死前还在钻研一个数学问题,我要向老师学习,鞠躬尽瘁,至死方休。”“数学是笨人学的”

  尽管已经不亲自带学生,但吴老一直十分关心年轻人的成长。他看不惯现在少数年轻人“跟着外国人跑”的做法,他说:“如果光是发表个论文,不值得骄傲,应该有自己的东西。”

  他始终强调年轻人要有独立的思想、看法,敢于超越现有的权威,绝不能人云亦云。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新中国档案:华罗庚在数学领域的成就
· 华罗庚的哲学
· 华罗庚:天才出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
· 院士追思华罗庚百年 "科学家一定需要博士帽吗"
· 人物-科学家-华罗庚(2)
· 人物-科学家-华罗庚(1)
· 中国名片上的亮丽名字
· 王维克发现华罗庚天赋:考你的问题别人做不出
· 数学家华罗庚:愿为人民拉铁犁
· 感动中国人物——华罗庚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文献资料
·研究生课程建设加大
·教育法律修正案草案
·卓越教师计划改革项目
·《幼儿园园长专业标准》
·严禁任何形式就业率造假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