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师范教育 > 高师教育
二十一世纪的高师素质探析
2001-08-27    黑龙江省牡丹江师范学院  刘 华

字体大小:

  人类社会进入到21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能否拥有高层次、高质量的人才,确是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命运之大事,而人才的培养,教育至关重要,其中,高等师范教育更是重中之重。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是教师。"1996年9月国家教委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师范教育工作会议上,李岚清副总理指出:"大力办好师资教育,培养和培训高水平的教师,已经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一项先导性战略措施,科技兴国,教育为本,振兴教育,师资先行"可见师资在教育中的地位之关键。

  一、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全面椎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但是,我国目前的高校教师都是在应试教育中培养出来的,如何能适应当前的政策,并很好地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

  1、思想观念转移不到位:目前人们对素质教育人认识还不够深刻。认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没什么两样,只是换汤不换药罢了;另一些人认为"素质教育就是不用学习了","取消考试了"等等,这都是没有深刻认识到它是对"应试教育"的彻底改革,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它具有全体性、全面性、个体性、延展性的特点。能使受教育者在未来的世界里有广泛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师范实施素质教育的观念、革新的步伐应走在普教的前列。只有培养出素质型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能力型的学生。因此,师范教育要迅速更新观念,转移培养模式,由原来的"专业型"转向"素质型";由原来"学习型"转向"学习研究型";由原来"传授知识"转向"开发智力、发展能力"。

  2、师资培养不到位:要尽量给师范教师提供条件,创造机会,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建设一支强有力的师范师资队伍这是培养中小学合格师资的关键,是素质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

  3、课程改革不到位:高师教育仍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顾及学生的特点和兴趣,课程门类偏多,动手操作少,严重影响了学生深层的能力的挖掘。在改革课程中我们还应注意到以下几点:

  (1)重视教师知识结构的调整。中外教育史成功经验证明,只有通融古今、学贯中西、德高望重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超群的人才。高等师范学校应加强改造教师的能力,在提高专业水平的同时,不断扩展知识面、努力塑造自己的"教师"形象 (2)要注意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使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教授深有感触的说:"美国的学生学习成绩不如中国学生,但因为他们有创造冒险精神,往往创造出一些惊人的成就。"可见中国教育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忽略、缺乏创造性的培养。

  (3)要重视人格影响、语言艺术性、价值观的培养。爱因斯坦在纪念居里夫人时说过:"第一流人物对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还要大。"可见人格的魅力是最宝贵的教材。

  (4)教育教学评析措施不到位。建立科学的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才能改变目前我们这种以分数定等级、评学校、评教师、评学生的现状。科学的评价包括:对学校工作评价标准、对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等诸多方面存在着不合理的一面,有待于在教育改革中逐步加以调整。

  以上是目前我国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概括为旧教育观念的束缚,新教育观念转移缺乏载体,评价制度无根本上实现等。那么在这种现状下如何提高教师素质,21世纪的高师素质何以达到时代的要求呢?

  二、21世纪的高师素质。

  伴随着当代素质教育思潮的兴起,素质教育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素质教育以树人、育人、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形成健全人格、提高主体意识、发展良好个性为目的,确立科学的教育内容、方法,使学生的身心内在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在"面向21世纪的教育"国际研讨会上,各国专家普遍认为的未来人才素质的构成"应具有积极进取的开拓创新的精神,具有更高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对人类的责任感,具有在急剧变化的社会中较强的适应为,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智能,学会学习、适应科技领域综合化,具有多种多样的个性特征和特长,具有与他人协作及进行国际交际的能力"。高校要为在学生完成必要的专业课教育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弥补基础教育的不足,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水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只有基于此基础之上的高师学生,才有可能成为教育事业的传播者。

  首选,教师崇高的理想、高尚的首选品质和人格魅力,是成功的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和关键。

  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甘为人梯的精神,崇高的信念,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实施是至关重要的。是育人者首先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品德。

  其次,教师的心理素质是教育育人的重要保证。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没有健康的心理,就没有健康的人格。教育者只有保持健康的心态才能更有效地服务于教育事业。

  教师在工作中常常受到外部的干扰,引起心理上复杂的活动。这就需要随时调整自己的情绪,纠正心理上的偏差。要认识到自己是高师教师,自己的言行举止所影响可能不仅是一届学生,因为他们走出校门之后也将是为人师者,连锁反应的后果是难以估量的。这是高师教育的特殊性之所在。

  第三,教师良好的职业首选和精湛的业务水平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直接动力和手段。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面对21世纪,每一位高师教育者都应该努力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以学生的发展为自身的快乐之本,以学生的素质提高为自身生命的延续,为创造21世纪的素质教育的辉煌篇章而努力不懈!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