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师范教育 > 教师新闻
闫存林:是老师也是网友
2002-03-28    本报记者谢湘 实习生郑一卉

字体大小:

  “闫老师,忙啊?”“你是谁呀?”“这个当然不能说了。”“为什么?”“你说呢?在网上能不能不称您啊?”“当然可以。”“太好了!能不能不叫老师啊?”“得寸进尺∶),当然可以。”“嘻嘻,我就是!∶)”“真烦人!作业那么多。”“终于提到作业了,不知你完成得怎样?”“什么叫终于呀!!!∶(”……

  这是北京十一学校闫存林老师和一位学生在网上的谈话。

  上网看看有没有学生和家长发来的邮件,浏览个人网页上的留言簿,和学生在网上聊聊天,是闫老师每天必做的工作之一。

  今年36岁的闫老师,“触网”的年头不短,但从前他在网上漫游不过是收集资料,或者和自己的同龄人沟通交流。而现在,互联网成了他与学生、家长相互沟通的平台。

  做了12年教师的闫存林发现,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当众多的青少年以“网虫”身份穿梭于网络之中时,许多教师和家长却完全游离于网络之外。学生有学生的世界,教师有教师的世界,家长有家长的世界,在互联网上,三者之间的沟通几乎等于零。

  不进入学生的世界,怎么谈得上了解他们?

  请教会你们的爸爸、妈妈,让他们也能上网

  2001年新学年的第一天,班主任闫存林的一番话让高一(1)班46个学生颇感惊奇。“同学们,我在网上申请了一个专门用于和你们以及你们的家长沟通的电子信箱,希望你们回去后把这个地址告诉家长,今后他们可以通过E-mail直接与我联系。也许,有些家长现在还不会使用E-mail,那就请会的同学当一次老师,负责教会你们的爸爸、妈妈,让他们也能上网。”

  闫老师说:“网络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主动介入网络,最大限度地利用网络方便、快捷、有效的功能,创建适应时代需求的新的教育模式。”

  让闫老师感到兴奋的是,他的尝试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积极回应。不长的时间里,先后已有30多位家长给他发来了电子邮件。

  进行家访,是以往老师与家长之间行之有效的沟通方法之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或者老师有课或者家长工作忙,彼此很难约定时间。互联网打破了时空限制,使老师和家长相互交流变得更加自由。“假期是否要给孩子全面补习一下数理化?”一位与孩子意见产生分歧的家长,今年寒假期间通过网络给闫老师发来E-mail征求意见。

  还有一位不知怎样教育自己儿子的家长发来E-mail,希望闫老师介绍一些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甚至连闫老师给学生写的“班主任评语”,也在网上得到了家长的反馈意见。

  让学生把家长带入网络,不仅加深了闫老师和家长之间的友情,同时也大大缓解了学生和家长之间过去因电脑而产生的强烈冲突,为共同教育孩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只有进入学生的世界,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

  现在几乎每一个中学生都拥有自己的QQ码,闫老师自己也到网上注册了一个QQ码。现在,班上的所有同学都可以到目前网络上流行最广的即时在线腾讯QQ、OICQ或MSMESSENGER与他自由聊天。

  有人认为,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但是,虚拟的背后都是真实的人。闫老师察觉到,由于网上的交流无需使用真实姓名,老师不知道到底是谁在与他交谈,所以学生可以敞开思想、畅所欲言,从而得到一种平等的交流体验。并且老师能够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

  校友录是学生网上活动的又一频繁去处,闫老师也经常主动登录班级校友录,从中了解同学们的活动安排、个人爱好、对某人某事的评价,感情上和同学们自然而然地靠近了。
  他还在网上建立了班级留言簿、开设BBS论坛。无论是学生还是家长都可以在上面自由地发表意见。班级留言簿的好处是,学生、教师、家长三方的意见是向所有人公开的,而且也不需要大家都聚在一起才可以讨论问题。你可以在任何时候发言,发言还能被保存下来,方便别人浏览。班级留言簿使学生、教师、家长三方的交流更加深入,从而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从某个角度来看,这种方式比开家长会更有建设性。

  有的学生沉湎于网上无休止地聊天,经常到网上去“转一转”的闫老师就会及时地给这位同学发一个信息:你在网上的时间已经不短了,赶快下去吧!

  闫老师说,只有进入了学生的世界,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

  教育应该如同润物细雨

  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的闫存林,面对日益发达的网络世界,对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手段都有了新的思考和审视。

  闫老师说,过去,我们的班主任工作似乎就是在班级管理中发现问题并去解决问题,教师和学生进行的每一次谈话是为了解决某一个问题,教师进行家访或和家长的每一次联络也是为了解决某一个问题。

  所以,“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永远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下,教育往往会忽视学生作为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存在,并忽略他这个人有怎样的人生体验”。“我们为什么要把对学生的每一次谈话、每一次家访都作为一项任务呢?教育除了说教,更重要的是言行举止的点滴渗透,应该如同润物细雨,无声才是真境界。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高校教师平均年薪2.4万元
· 地位和待遇不断提高 教师职业令人羡慕
· 虞城:教师上岗先交费 少了一万莫教书
· 教案所有权姓公还是姓私
· 北京丰台万名老师宣誓 解囊捐助失学儿童
· 钱包 学历 年龄 压力 四大变化刷新教师历史
· 老师和家长,都有说不完的理?
· 教师节:寻找人气最旺的“魅力教师”
· 上海正式实施教师资格制度
· 北京城税务部门调查:教师列入高收入人群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