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文明有尊师重道的传统,同样也有师道尊严的传统,然而,在经济社会下,作为文明传播者的教师也逐渐陷入道德的困境,教师丑闻时有发生。
开宝马去上课的大学副教授,宣称“大学教师全心投入教学是种毁灭”,北师大教授警告学生:“40岁没4000万不要见我,也不要说是我的学生”,天津副教授性爱日记……
儒学学者、首师大教授陈明说:“尊师重道是对学生、对社会而言的,但师本身对道的某种承诺则是这一原则成立的前提。”
师者,从之模范也,然而在今天,屡屡有师者失范的现象,陈明说:“教师的职业渐渐与价值脱钩,成为知识贩卖者,与学校的公司化趋势相对应。校园作为净土的特殊性也日益消解,而成为社会大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
【师者有更高的道德要求】
北京晨报:中国有尊师重道的传统,尊师重道是否只对学生而言,那么对老师本身,又有什么样操守、道德上的要求?
陈明:师道尊严出自《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从意思看,四个字应该写作“师严道尊”才正确。尊师重道,跟师道尊严一样,是把师与道联系在一起,就是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所以,师之道可以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师所传承、传授的道,一是作为师的为师之道。当然二者是有相关性的,因为所传之道是神圣的,那么作为对为师者之要求的相关标准规范自然也是高而严的。尊师重道当然是对学生对社会而言的,但师本身对道的某种承诺则是这一原则成立的前提。
北京晨报:今天时常有“全心投入教学是种毁灭”,“没有4000万不要见我”之类的言论,也不乏教授个人操守低下的新闻,您怎么看?
陈明: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按照今天的知识分类传道大致可以对应于信仰伦理、价值塑造,授业是技能培养,解惑则可以是知识讲析。至于对老师个人的操守、道德要求,我觉得要求应该更高一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