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彬 绘
好不容易绞尽脑汁把活动组织起来了,可每次参加活动的总是些老面孔。要么就是各二级单位的工会主席、干事,迫于无人参加才报名,要么就是40岁以上的和离退休教师,年轻的教师很少。
人数众多,每个人的兴趣爱好都不一样,这给开展活动增添了很大的难度。有些高校在开展教师文体活动的时候,还面临着无组织、无场所、无经费的“三无”状态。
开展高校文体活动一定要丰富多样,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层次,以满足教职工的多种需求。对高校的文体活动管理体制和组织方法要进行大胆改革和探索,形成“一体两翼”的工作机制和管理模式。
每天上午9点半,西南石油大学行政楼内除了接待师生服务窗口的教职工,其他人员都暂时放下手头的工作,走出办公室,来到行政楼前的空地,做起广播体操,锻炼身体。教职工集体“工间操”,成了学校一道独特的风景。
今年,西南石油大学启动的教职工“人人入队”工程,使得该校教师参加文体活动成为一种时尚,也让往日受冷落的文体活动重新受到教师们的欢迎。
不知从何时起,原本颇受高校教师欢迎的文体活动,却逐渐“失宠”,在一些教师眼里沦落成“鸡肋”,昔日全校教师齐动员参与文体活动的场面似乎已成为一种记忆。
教师文体活动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意义和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新时期,如何让教师文体活动焕发新的活力,使文体活动真正起到丰富教师业余文化生活、促进教师身心健康的作用?对此,笔者进行了调查。
高校文体活动“求参与”
这几天,陈宏正在为学校举办一年一度的校体育文化节的事情发愁。为了凑齐学校工会下达的“运动员”名额,作为单位的工会干事,他用尽了“威逼利诱”的办法,到处央求同事报名参加。
最终,在付出“请吃饭”的代价下,几个关系比较好的朋友答应报名参加,才算完成任务,解了燃眉之急。
这让已有30年教龄的陈宏感到十分的不解。“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只要是学校举办的活动,人人都会参加,体育文化节更是学校的盛会,像过年一样热闹。”回忆起那个时候的场景,陈宏感慨地说,“今非昔比。”
据笔者调查,目前高校组织的文体活动受到教师们冷落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对此,成都某高校有着20多年工会工作经验的曹文静感受特别深刻。
在我国,绝大数高校都是由工会承担组织开展学校教师文体活动的职能。曹文静坦陈,在21世纪以前,高校工会在丰富教师文体活动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校工会在这方面的组织能力、号召能力已大不如以前。
“以前,根本就不需要我们宣传动员,老师们都会主动积极参加。”曹文静认为,那个时候学校组织文体活动之所以受到教师们的欢迎,主要原因是生活比较单一,平时娱乐活动也比较少。“哪像现在,很多老师尤其是年轻老师宁愿宅在家里看电视,上网聊天,也不愿抽出一点时间来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文体活动。”
在偌大的室内运动场,稀稀拉拉的几个人显得格外冷清。四川某高校正在举办“迎校庆”书法绘画比赛,如此冷清的场面让活动主办方负责人李建辉既尴尬又意外。
“按理说,校庆活动算是比较重要的,学校也正儿八经地发了通知,通知里面说得清清楚楚,要求每个单位必须选派足够的人员参加,但结果还是让我有点意外。”李建辉说。
在实际工作中,让李建辉郁闷的还有,他们好不容易绞尽脑汁把活动组织起来了,可每次参加活动的总是些老面孔。“要么就是各二级单位的工会主席、干事,迫于无人参加才报名,要么就是40岁以上的和离退休教师,年轻的教师很少。”
面对失宠的文体活动现实状况,曹文静也很无奈。“不搞,对不起这份工作,以后开展文体活动就更加困难了;搞的话,费力费时,效果不好不说,更重要的是职业成就感受挫,总觉得是自己剃头挑子一头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