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师范教育 > 职教师资 > 理论探讨
专业师资:影响农职教发展的重要因素
2001-08-27    王道坤

字体大小: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施教主体,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专业课教师,是职业学校内最为引人注目的群体,职业学校的社会声誉、发展潜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专业师资队伍的阵容结构、智能水平和社会影响。农村职业学校从无到有,曾经有过令人瞩目的办学成绩,受到社会各界尤其是广大农民的广泛赞誉,这与专业教师呕心沥血的辛勤奉献是密不可分的。在今天职业教育普遍不景气的形势下,农村职业教育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仍然与专业教师的素质结构不无关系。以清醒的头脑、长远的眼光反观农职教近几年的发展轨迹和目前严峻的现实。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专业师资,已成为制约农职教发展的重要因素;专业教师亟需更新知识、提高能力、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专业师资队伍亟需稳定、巩固、充实和提高。

  一

  涉农专业教师大多为80年代初、中期的毕业生,当时他们的智能结构相对较为完善。那时的农村职业学校开设较多的涉农专业,如农学、果林、牧医、蔬菜、桑蚕等,主要任务是普及科学常识,推广实用的科学种养技术,培养掌握一定技术的劳动者。这一办学宗旨迎合了改革开放初期,因生产力得到解放而出现的改革传统种养方法的热潮,学生求学愿望十分迫切,要求也较为现实,专业教师可以大显身手,并显得游刃有余。

  进入90年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技术、新品种、新方法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特别是“两高一优农业”概念的提出,极大地刺激了农民追求高新技术的积极性,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也为农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农民的技术要求起点高了,形式也逐渐多样了。在这种新形势下,一些农职校没有确立良好的市场观念,定位不准,意识淡化,按照惯性思维主观盲目办学,缺少分析论证和行业指导,既不能为专业教师开辟“补课”的通道、创造“充电”的机会,又无激励机制刺激专业教师自我完善。主客观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得专业教师知识更新困难,与社会实践脱节,动手操作能力逐渐退化,甚至成为时代的落伍者。己所不能,何以教人?专业师资队伍的社会影响力和声誉便日渐下跌。

  1999年夏季,山东省临沂市教委职教科组织了种养专业骨干教师优质课比赛,参赛教师来自全市10县区农村职业学校。种植专业指定的授课内容是实用技术: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赛前的备课交流座谈中,种植专业教师反映,虽然知道教材(全国职业高中国家教委规划教材,高教出版社,1994年版:《作物栽培技术》)已显陈旧,但因不与生产实践接触,一些教师还不能掌握目前农村常用的适于地膜覆盖栽培的花生品种特性、地膜规格,有的未参加过地膜栽培实践,对在农村已经普及的花生地膜栽培技术,有的教师却还很陌生,为准备参赛,才专门跑一趟县农科所和乡村农户了解生产实际。养殖专业指定的授课内容是基础理论:呼吸器官、泌尿器官。完成授课任务倒不困难,但老师们纷纷诉苦:毕业十几年了,没有几个能参与临床和生产,学校内信息闭塞、参考资料缺乏,既不了解兽医临床新发现的传染病、不知道常见传染病的临症新变化,又不熟悉新药物、新技术,也不知道新推广的畜禽品种、饲料及添加剂种类特性,因此,平时只能读死书、教死书。如此办学,“职业技术培训”就显得勉为其难,名不符实。在学生、家长眼里,农职校就被蒙上了一层灰暗的阴影,加上其他因素的多重作用,农职校招生形势逐渐严峻起来。

  二

  《教师法》明确规定:取得职业高中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如前所述,现在的农村职业学校专业中坚力量是80年代初、中期的毕业生,他们大多毕业于农业学校或师范专科学校委托农业学校举办的师资培训班,很少一部分是农业大专院校的师资班,学历主要是中专、专科、极少一部分为非师范类的本科生。很明显,他们的学历大多不符合要求;同样,在智能结构上也存在很大缺陷。为适应学历达标要求,专业教师急需通过自学、函授、脱产进修等方式提高学历层次。脱产进修需要学校政策与资金支持,但在办学形势好的时候,专业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学校无法满足他们的进修要求;在办学形势不好的时候,专业教师又不受重视,常常被随意安置改教文化课或做杂务工作,进修提高的要求又成为可望不可及的奢求。有关涉农专业的自学、函授,大多停留在专科层次上,本科层次的自学、函授缺少对口专业。没有办法,专业教师在函授学习时,只能选择与原学专业“相近的”专业。1992年,临沂市农职校大部分专科学历的农科专业教师,报考了山东省教育学院等单位组织的“三沟通”本科培训学习,选择的专业多为“生物教育”。这种函授学习,确实提高了专业教师的学历水平,促进了专业拓展能力,扩展了就业适应范围,对农学、果林、牧医等专业知识有了一定的促进和提高,但对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专业知识纵深结构的调整和改进却无明显帮助,他们的本专业水平和本专业能力可能仍然停留在专科层次上。

  三

  职称评聘工作的开展,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知识分子的高度重视和热情关怀,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献身教育事业的热情。但在实际操作中,因缺少针对职教特点的优惠政策,使属于“后起之秀”的职教职称评聘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具体表现为:

  1、重学历,轻能力。只看学历层次,缺少对专业教师工作能力、教研科研能力的有效考评措施,难以让实践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但学历偏低的专业教师“冒尖”,这在没有升学压力,专业教师工作弹性大的情况下,难以有效激发专业教师的工作热情,也可能会产生误导,使专业教师在追求高学历上下力气,而忽视实际工作。

  2、重视学历层次与对口性,忽视现实需要和实际困难。按照现行政策,一个中专或专科毕业的专业教师。若没有取得本科学历,将与高级职称终生无缘,这可以理解;若取得了本科学历,不论是自学、函授或者是因实际工作需要而脱产进修、转行培训,只要本科学历与第一学历或现任教学科不一致、不相近,同样将与高级职称终生无缘,这显然是不合情理的。

  3、名额分配不公。在基层,中高级职称名额仍然偏向于普通教育,分给职业学校的名额十分有限,而转到农村职业学校的名额更是少得可怜;在农村职业学校,专业教师资历相对较浅,分到学校的名额按论资排辈的方式排列名次,必然首先轮到文化课教师;在县级初评委,没有独立的专业教师职称评委会,初评作难以向专业教师倾斜。

  如此等等,必然使专业教师的职称评定出现严重困难。在农村职业学校,专科学历、工作十几年的专业教师,评不上中级职称的绝不是个别现象。专业教师队伍职称结构失衡,既影响了专业教师的积极性,也不利于专业骨干教师的成长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最终使专业师资队伍整体素质难以全面提升,其社会知名度也大为降低。

  四

  由于地处偏僻、条件艰苦、待遇得不到落实、学校兴衰不定、前途渺茫等原因,农村职业学校专业师资流失或隐性流失现象十分严重,这无疑是振兴农村职业教育的潜在障碍。

  山东省临沂农校83级、84级牧医专科师资班共有80名学员,毕业分配去向是各县区(包括现在的淄博市沂源县、日照市东港区、莒县)农村职业学校。到今天,大多已转行从事党务行政或地方畜牧兽医技术工作,仍在农村职业学校的不足30人,而在这些人中,还在做畜牧兽医专业教学工作的仅仅10余人(当然,这与牧医专业招生困难有密切联系)。笔者所在的沂水县第三职业高中,曾以牧医专业闻名全县,成为全县农村牧医专业人才的摇蓝,鼎盛时期,牧医专业共有11名中专、专科、本科毕业的专业教师,而现在,“流失”的专业教师进了党政机关,“隐性流失”的进了普通中学,真正坚守本校牧医专业的只有3人。这种专业框架松散、师资力量薄弱的态势,又成为导致招生困难的直接原因。

  稳定专业师资队伍,充实专业师资力量,已成最为迫切的现实要求。

  五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振兴农村经济是国家的基本方针。目前农村职教形势难以让人乐观,解决现实矛盾已是势所必然,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应当成为农村职业学校改革的核心内容。

  1、推行技术等级制度。农职校毕业生实行“双证制”,专业教师应当首先取得技术等级证书。如果条件许可,专业教师也可参与农业工程系列的职称评定。双资格制必然能有效促进专业教师的工作热情,促使专业教师尽快成为合格的教师和称职的科技工作者,成为“双师型”复合式人才。

  2、职称评聘应向专业教师倾斜。不能把第一学历与第二学历是否对口、已有学历与现任教学科是否对口作为评定标准,只要取得了相应层次的学历,不论现在讲授哪门课程,都应该认定为有效。职业学校的名额分配要单独切块,要成立独立的职教评委会,评聘标准可以适当降低,既要看能力,又要看贡献,还要看农职校工作实际。

  3、大力推行继续教育制度。引导专业教师接受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不断掌握现代先进技术和现代教育理论。

  4、采取有力措施,稳定专业教师队伍,防止专业教师流失或隐性流失。对于暂时招生困难的专业,不能随意安排专业教师做勤杂工作或让其落聘。应有长远的眼光,要积极创造条件,让专业教师通过脱产进修或转岗培训,掌握新技术,为老专业复生或新专业设置保留人才、储备力量。

  5、学校应实行轮岗制度,有计划地安排专业教师深入生产第一线,或作技术员,或作学员,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促进自我发展。

  6、农村职业学校要积极搞好生产实习基地建设,转变专业教研室职能,鼓励专业教师投身市场经济,在经济建设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扩大本专业知名度。

  一所职业学校,或有名牌教师,或有名牌专业,或为名牌学校,何愁生源?果真如此,农职校必定会再现腾飞。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