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多形式为“双师型”教师成长创造一些培养平台和载体。“双师型”教师培养平台和载体缺乏,是职业教育遇到的普遍问题。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寄希望于政府,寄希望于企业,但更应寄希望于自身。学校首先应把校内资源充分利用好,利用校内的各种实训场所和条件对教师进行技术能力及技术理论培训,组织老教师和新教师结成师徒关系,促进中青年教师持久地学习技术技能。其次要积极拓展通过企业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有效渠道,可以通过与企业多形式合作建立学生培养基地、合作进行技术开发及推广,尤其是通过主动的服务,努力为教师多争取一些较长期和系统的培养机会。
应不断完善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动力机制。这是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今后考核学校,尤其是向学校配置教育资源,应进一步提高教师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的权重影响。扶强,首先是扶队伍强的学校;扶弱,重点是帮扶队伍。增强教师的动力,评先评优,应向“双师型”教师倾斜;职称评定,应突出实践经历,突出实践教学和实践教学研究成果,突出为企业服务产生的成果。学校内部分配,应努力建立有利于鼓励教师到企业锻炼学习,或通过自修考证等多种途径提升“双师”能力的收入分配制度。应积极争取通过政府的税收和财政支持,增强企业参与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动力。(浙江省教育厅厅长 刘希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