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特殊教育 > 教学研究 > 视障教学
浅谈诗歌教学对盲童审美情趣的培养
2001-09-26    福建省福州市盲童学校/魏玉琴

字体大小:

  诗歌是一种最早出现的、最富于表现力的文学形式,被人们视为“文学之母”和“文学之王”。它在内容上最具有心灵性。形式上最富有审美意味,是文学的精华和灵魂。诗歌为人类提供了-个美丽的精神家园,是人的高尚的精神伴侣,在文学审美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盲黄虽然看不见精彩的世界,但是他们和正常儿童一样爱好美、渴望美、追求美。语文课本中的优秀诗歌作品,处处闪烁着社会生活美和人的心灵美,所以,引导盲童鉴赏诗歌的美,是培养他们感受美的能力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该如何在盲校语文教学中引导盲董欣赏诗歌、从中得到美的熏陶呢?我试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初步的研究与探索:

  一、让盲童了解诗歌的审美特性和诗歌桨党的美育功能。

  <一>诗歌的审美特性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内容:

  1.诗歌的情感美

  因为诗是所有文学形式中最重视抒情和最擅长抒情的品种,情感不仅是构成诗美的主要内在因素,而且是诗的存在价值的主要依据之-。诗歌中任何一种因素都强烈地弥漫和渗透着感情因素。可以这么说,情感是诗的生命,没有情感就没有诗。

  2.诗歌的意境美

  所谓意境,是诗歌中诗人主观的情感与客观物象的形神融合一致而引人联想的艺术世界,它综合了多种的美的因素。

  3.诗歌的节律美

  诗歌中节律美即为音乐美,其中包含节奏和韵律。诗歌正是以富有音乐性的节奏和韵律,来对粗硬的、强烈的充满许多不确定性的内在情感之流,实施有效的美学上的控制,使之转化为有序的节律化的运动,使情感的传达更为有为和完美。

  4.诗歌语言的艺术美

  诗歌的语言是区别于其他文学形式的语言,即具有虚幻性藉性。诗人运用艺术化的语言不仅可以创造出一个虚构的审美世界,而且,诗歌语言在本质上的虚幻想性常常能引发人们的无尽想象,从而领会诗中的精妙之处,感受诗中的语言美。

  <二>诗歌对盲童的审美教育意义重大,主要表现为:

  1.通过鉴赏诗歌,调动和培养盲童具有敏锐的审美感知能力。

  2.通过鉴赏诗歌,培养盲童的想象能力。

  3.通过鉴赏诗歌,培养盲童具有纯正、高尚的审美趣味。

  4.通过鉴赏诗歌,使盲童的精神需要得到满足,性情得到陶冶,心灵得到美化。

  二、结合盲童的生理特点、引导盲鉴赏诗歌美。

  首先,引导盲真童正确地捕捉阅读时的艺术初感。

  初感,又称直感到“第一印象”,它是读者最初接触作品的刹那间对作品整体的一种敏捷的反应。艺术初感是十分珍贵。正确的第一印象对于盲童极其重要,往往会成为鉴赏时良好的心理定势,不仅能让盲童对作品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而且可以起到指示门庭径路的向导作用。因此,作为教师,应十分重视引导盲童正确地捕捉自己阅读时的艺术初感,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在接触诗歌作品前先稳定自己的情绪,尽力排除先入为主的偏见,排除各种各样的外界或心理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专门致志、静心屏气地去感受作品的韵味。即所谓的有意识的保持”虚静”的审美心灵,使之全身心无条件地沉浸到作品中去,不受干扰地被作品所打动。如读李白的《静夜思》时,教师要注意引导盲童把握作品所给予的那种浓浓的思乡之情,抓住了这-初感,就可能进一步深入了解诗作,在脑中逐渐构筑一幅游子日夜思乡的图画。在读《宿建德江》时,教师要注意让盲童通过阅读诗作,把握诗中给人留下的强烈的孤独、寂寞的感觉,从中理解作者飘零他乡,在异地倍感凄凉、孤寂的心情。

  其次,引导盲童溶自己的情感于诗作品,以获得丰富的内心体验。

  诗是重情的,情感是诗的的生命和内核。因而在引导盲童鉴赏诗歌美时,更应注意让盲童将自己的身心溶进作品中,对待人的情感再体验、再经历,以获得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在教学中施行这一方法时,必须注意“因诗而异”地去理解诗人在诗作中所包涵的思想感情,而不能由着自己的喜好,随意进行阐释。如鉴赏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时,老师可先介绍作者写作时的背景是,诗人被流放,途中忽闻赦书,而放舟下江陵。接着引导童溶情于诗、反复诵读.体会作者遇赦返乡时喜悦的心情。其二,盲童在鉴赏诗作时不能只是诗人原有情感的复述,教师在一定程度上,要引导学生进行一次再创造,让学生以积极进取的精神,用自己感情经历去消融诗人的感情经历,使之成为自己感情历史的一部分。如上述李白的诗,因学生根本不曾被流放过,且不曾游历过三峡,教师便可以引导他们以各自的理解来“消溶”它,或从中感受高速前进的喜悦、或从中领略化验为夷的快感……这种“溶情于诗”的创造,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审美效果。

  再次,在充分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引导盲童进行画面想象,从中领会诗歌的意境美。

  诗歌重抒情,而情感往往是跳跃、波动的,真正优秀的诗歌是句断而意不断,通过似断非断的变化,给欣赏者提供想象的空间。教师在引导盲童鉴赏诗作时可以先通过背景介绍或词句讲解,让盲童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想象与联想,把诗中有、无、隐、显的空间填补起来,在脑中形成一幅与诗歌内容相符的图画。让诗中的意境过理解、想象、联想,得到充分的还原、再现。如在鉴赏“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莱花稀”这一诗句时,教师可先通过讲解诗中出现的四个物象的特点,再让盲童依据诗中的描写颜色的词,对诗句进行想象,在头脑中完成一幅江南春天多姿多彩的图画,进而从感受作者带给读者的江南春天的喧闹感觉。再如初中课本中出现的长篇诗歌《实炭翁).也可用上述的方法,让盲童先想象出冰天雪地中拉署炭车的卖炭老人的形象,再进一步通过联想,充分感受这首诗的意境,并从中领会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最后,指导盲童以吟咏诵读法,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教师在进行这一方法教学时要做好范读工作。因这一方法是以形人情,以声带情的鉴赏方法。教师只有在真切地体味包裹于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之中的诗情、诗意、诗味和诗美之后,经过充分反复地诵读,将自己溶进诗歌情境,才能让盲童随着你的朗读,深入诗作《宿建德江》时,语调可放低沉些,语速放慢些,将侍人的朗读,深入诗作,体味和颌略浸润在诗中的深微的情身处异地时孤单寂寞的惆怅心情读出来,使人感受到致和韵味,从而获得审美愉悦。接着教师要引导盲墓诗中的凄清的美。自己吟咏诗作。

  实践证明,在诗歌教学中注意引导盲童鉴赏诗歌同类型的诗歌的不同感情基调,自然人境,或抑扬顿的美,不仅能让盲童更好地学习我国乃至世界灿烂的挫,成长短疾徐,或轻重张驰,力求通过心、口、耳并用诗文化,而且能让盲童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