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学前教育 > 学前新闻
每年新增300万儿童 “入园难、入园贵”能解决吗?
2016-03-14  新华网  

字体大小: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两会上接受采访时表示,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后,预计每年新增加300万儿童,按现在的学制,3年内将新增900万儿童在幼儿园就读。

  多位代表委员表示,短时间内入园人数激增,但在一些地区学前教育资源短缺,存在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需要尽快出台措施方案,加强学前教育资源供给,保证适龄儿童顺利入园。

  “公办园”进不去 “民办园”不想进

  “公办幼儿园由于收费低、师资队伍稳定、管理与教学质量有保障,每到招生季节,出现了‘入公办优质幼儿园难、入优质民办幼儿园贵’的现象。”全国人大代表史书娥提出,推行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是当前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

  家住天津市河东区的何先生对此深有体会。在河东区一家公办幼儿园开通网络报名时,他找了十几个朋友帮忙在网上抢位。然而,报名系统在报名开始前半小时就已无法进入,等好不容易挤进去,名额都已分配完。无奈之下,何先生只能把孩子送到民办幼儿园,“好的太贵,便宜的又不敢进,真纠结。”他说。

  有代表委员指出,在一些城市,想进优质公办园很难,家长得提前一两年甚至更早就去登记排队,还可能以各种理由和名目“被捐资助学”;对于民办幼儿园,两极分化比较严重,政府部门支持不足监管缺失,并不能让老百姓完全放心。

  “三缺”拖住幼儿园发展后腿

  教育部2014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公告显示:全国共有幼儿园20.99万所,在园幼儿(包括附设班)4050.71万人,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共208.03万人。但面对规模庞大的适龄儿童和可能大量增加的幼儿,现有资源显得捉襟见肘。

  --“公办园”紧缺,普惠性不强。全国人大代表杨晓霞举例,以宁波为例,全市目前现有幼儿园1285所,其中公办幼儿园308所,约占幼儿园总数的24%,在民办幼儿园就读的幼儿占幼儿总数的70%以上。

  --农村学前资源短缺。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表示,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仍很匮乏,国家2010年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后,乡村幼儿园数量大幅度增加,在2011到2014年新增了13899所,但总数尤其是公办园数量仍有较大缺口。

  --师资稀缺。幼儿园招聘教师难,尤其是缺乏男教师。全国人大代表张德明指出,现在幼儿园师资不足,首先是编制少,而且招人难、留人难,骨干教师流失严重,有的幼儿园2年内流失在编教师17%。

  全国政协委员、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院长秦和表示,据初步估算,目前全国尚缺合格幼儿教师100多万人。

  “规划、机制、投入”缺一不可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鼓励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加强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学前三年毛入园率提高到85%;加强普惠性幼儿园建设,重点保障中西部农村适龄儿童和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城镇新增适龄儿童入园需求。

  为缓解即将到来的学前教育入园压力,袁贵仁在两会期间表示,要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支持企事业单位举办幼儿园,采用政府购买的措施扶持民办幼儿园,在有条件的小学办学前班。

  史书娥等代表委员建议,扩大幼儿园规模总量,缓解新一轮幼儿入园矛盾,同时加大对普惠制民办幼儿园的扶持力度,缩小民办幼儿园与公办幼儿园的差距。

  秦和建议,各地应结合实际,出台幼儿教师配备标准、落实幼儿教师编制,采取对民办园教师予以财政补贴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创新幼儿教师培养体系,在本科层次重点布局和建设一批幼儿教育学科专业,扩大幼儿教师培养规模。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入园难择校热城乡差距大 教育如何能公平有质量
· “二孩”来了 入园难题如何破解(二)
· “入公热”只会推高“入园难”
· 公办幼儿园踏破门槛 家长叹"入园难"
· 河南今年新改扩建2600所幼儿园
· 北京:2013年增2.4万名额缓解“入园难”
· 北京2013年幼儿园将增2.5万个学位缓解入园难
· 如何缓解入园难?京幼儿园明年增2.5万个学位
· 袁贵仁:加快幼儿园舍建设 解决“入园难”问题
· 新华社:透视北京广州等地三招破解“入园难”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