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学前教育 > 学前研究 > 教学研究
为何要采用方案教学法?
2001-09-29     L.G.Katz S.C.Chard

字体大小:

  方案教学所涵盖的教学方式,对幼教界或学龄阶段来说,都不是新的方法(Van Ausdal,1988)。 Stewart(1986)指出,藉由方案学习这个概念,第一次开始流行是在美国,由DeWey及Kilnatrick两位大师所倡导(P. ll8)。 Isaacs(1966)所描写的功20世纪20年代,英国孩童的作品中就已经可以看出方案的神韵了。近年来,我们所说的方案教学,非常类似纽约市滨河街教育学院多年来所发展出的教学(Zimilies,1987)。

  有关校车方案的描述,必定令许多读者忆起六十年代晚期及七十年代初期的教学观一开放教育。英国教育文献普劳登报告(PIowden Committee,1967;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1978)早已定义、描述,且倡导过开放教育。英国教育学者给予开放式教育许多不同的称呼,如:“统合日”、“统合课程”或是“非正式教育”。Silberman(1970)指出,普劳登报告非常强调“假如学习是由学习者的兴趣出发,而不是教师的兴趣,应该会有效率的多”,而且,“顺着孩童的兴趣学习,并不表示要放弃成人的权威,只是要改变行使权威的方式”。

  Dearden(1984)认为,开放教育及普劳登哲学的主要特色,就是方案,和本书所描述的方案非常类似。

  英国普劳登哲学和北美开放教育的目标、方法,都和二十年代进步主义者所倡导的很相像,强调方案进行时,积极参与;与环境互动以取得直接、第一手资料;做中学以及自发性游戏((Green-berg,1987)。

  对三十年代晚期进步主义教育及七十年代中期美国的开放教育有所微言的另一个原因非常复杂,我们并不打算详细解释。大家也许已经注意到了,教育哲学或意识型态不停地来回摆动(e.g.Kliebard,1985)。幼教界常常会出现某种教育哲学被如火如荼地倡导、推展。然后,过了几年,应付地出现反对声浪,大肆抨击该哲学。等到又过了几年,反对“反对声浪”的论调又会出现。似乎在教育界,尤其是幼教界,每一代的家长、教育工作者、政客,都很热衷于争辩、说服他人,什么才是最佳的教材教法(Dearden,1983;Katz,1977)。

  也许对开放教育运动有所微言的重要因素,是由于许多老师以为他们只有一种选择:一定要从进步主义--开放教育或正式课程--传统教育中选一样。很多老师认为他们一定得要放弃他们从前所用的一切方法,可是在采用新教法时,又得不到足够的支持(Gross,Gianquinta,& Bernstein,1975)。更有甚者,家长还会直接或间接地对学校行政人员、老师施压,要求孩子的学业成绩,迫使老师放弃计划中较开放或非正式的教学法。

  那么,我们又为什么选在这个时候跟大家介绍方案教学呢?

  第一个原因是(我们会在下一章详述),近二十年来,有关儿童发展与学习的大量研究证实,方案足以刺激并促进孩子的心智与社会发展。

  第二,没有任何证据显示,方案教学有碍孩子学术或心智发展。

  第三,方案教学有助于平衡课程。为学前孩子设计的课程,大部分时间(不是全部)属于自发性游戏,方案提供幼儿玩耍之外的另一种选择;当孩子渐渐长大,他们的课程中,结构性教学的比例便会慢慢增加。我们认为不论对学前的幼儿或是学龄儿童,方案都很适合当作部分的课程,以平衡原有的课程。

摘自《走向方案教学-幼儿园方案教学探索及案例》/毛美娟、朱家雄/百家出版社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