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学前教育 > 学前研究 > 专题研究
专业成长的障碍
2001-08-23    作者:林佩蓉 台北市立师院 副教授

字体大小:

  许多老师很愿意成长,也很努力进修可是为什么效果不是那么显著,仍然无法突破个人专业的瓶颈呢?未能有系统地整理自己内在的经验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拿问题问别人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有时会想到翻书、查阅资料;有时,也会从教学讨论会,或是别人演讲中听到一些很好的观念,但这些方法,却未必能促进我们的专业成长 。

  其中,最大的问题在於,从这些方法中,我们所学到的东西,可能是支离破碎的知识片断,也可能充满的是一些相互冲突、矛盾的观念,与我们自己原本所拥有的知识、观念不相容,或不相关联,而我们却不自知。比如说∶在上了蒙氏有关的课程,参观了蒙氏教室后,有的幼师抓到的重点是教室可以摆设许多已设计好的现成教具,指导幼儿以一定步骤操作教具,对抱持这样想法的老师而言,所谓的“专业”,是知道有哪些教具可用和如何操作每项教具即可,只能成为“教‘教具’”,而不可能成为教育家,因为他所关心的是表面上的教学形式(教具、操作示范),而未曾思考教育形式背后的涵义,包括∶蒙氏对孩子的看法是什么?为什么要设计教具?教具设计的原理是什么?有什么优点与限制?适不适合我们的风土民情......

  教学情境千变万化,教师身在其中常常必须敏锐、快速地作出各种合宜的判断,如果像这样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学习,是无法有效应变的。再例如说∶有一位老师教学八、九年,期间一直不断努力进修,也一直不断努力尝试把进修所学的东西应用在自己的教室中,她十分引以为傲,觉得自己非常虚心学习,可以说对得起自己和小孩了。所以我在她的教室中确实可以看到她成长的轨迹。

  我看到了现成教材的儿歌读本、数学练习簿、唐诗读本,看到了蒙氏日常生活感官、数教具....,看到了娃娃家、积木、益智教具、玩具,看到了福禄贝尔教具,她还告诉我,最近的一次进修,是谈“方案”,所以她现在每星期也会用两天上午花一个小时进行“方案教学”,效果也蛮好的。

  这些教学型态,基本上对孩子的看法、价值观、教育观是不同的,却出现在同一个教室中,表面上,这位老师在教学工作上似乎不断在改变,不断的“进 步”,但是她忽略了有“内在问题”需要处理,到底她自己教室里的孩子具备什么样的能力、特质?她对孩子有怎样的期待?希望培养出何种特质的孩子?那种教学型态比较能符合孩子和自己的需要?,她从来未曾好好地、有系统地整理、反刍自己的经验,致力於新旧知识的统整工作,结果她是“经验”上累积,而非“专业”上的成 长 。

  未能开放自己,接受善意或恶意批评另外一个障碍是不肯开放自己,进行“专业对话”,有些人是因为对自己的期许很高,害怕面对自己的不足、不完美,所以无法接受别人无论善意或恶意的批评;有些人则是因为习惯害羞闭塞,使得他很少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当然能从别人那里得到的回馈也就非常有限 。

  另外还有一种情形是“信仰坚定”,太过於肯定自己原有的信念,不仅忽略或听不进去跟自己不同的观点或想法,甚至还摒弃它!正应验了所谓“专业的危机,来自於盲目的自信”如果能把别人无论善意或恶意的批评,都当成是挑战自己,或是成长的契机,反倒比较可能突破个人专业的瓶颈,毕竟人都有盲点,自己注意不到的东西,根本不会进入思考,也不可能成为判断的依据;所以别人的回馈,反倒是反省、澄清、补充、延伸自己思考的机会 。

  如果在心态上能容许自己和别人都一样是不完美,都是会有疏失、也会出错、犯错的人,以这样的平常心、自然人的态度试著让自己和别人经常有互动的机会,然后比较一下自己是否在这样的互动中得到一些过去所没有的互动经验,才能使自己和别人(包括∶幼儿)一起成长。

  接受督导、发表文章也是专业成长的方式专业能力的成长,代表的是自己能看到从前看不见的现象,能做到从前做不到的事,或是能把所做的事做的更好!

  在专业领域中,自己很可能会疏漏很多重要的讯息,也可能有许多不自知的坏习惯,所以,与同事、园所长或其他幼教界人士进行“专业对话”非常重要。

  除了上一期幼改家廖凤瑞老师所提及的方式之外,接受督导(资深老师、园长、教授、学者)或写文章发表也是很好的方式,把自己的工作、研究心得发表出来,无论是在小小的研讨会(园所可自行举办)上、小型的期刊杂志上、或是正式的期 刊上发表文章。除了传递资讯贡献自己的知识与经验之外,每一篇文章都会是一个成长的里程碑,留下自己的脚印,同时也可以获得很多回馈与鼓励,更能刺激自己思考,带动自己更进一步的发展。


(潘海宁编自INTERNET网.幼改家)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从战略高度做好新一轮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