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观察
调查:60.5%公众认同"80后"是中国转型新生代
2008-04-18  中国青年报  

字体大小:

  60.5%公众认同“80后”是中国转型新生代

  “我们小时候确实是‘小皇帝’、‘小公主’,是中国财富增长后受益的第一代,

  但长大后我们面对的是社会竞争越来越大的残酷现实,我们很扛压的。”

        近日,“80后”作家韩寒的新书《杂的文》遭质疑。由于收录了自己博客里的文章,韩寒被指“旧文新卖”。作为“80后”出道时期的领军人物,韩寒的回应依旧很酷:“不想买可不买。”

  从“80后”崛起,到如今逐渐进入主流社会,他们一直受到空前的关注,也承受了空前的质疑——“自我”、“冷漠”、“啃老的一代”……“80后”曾被贴上一张张“坏孩子”的标签。

  面对舆论的声讨,“80后”发出呐喊:“我讨厌标签,甚至讨厌被叫做80后!”

  近日,中国青年报与新浪网新闻中心联合开展了一项在线调查(2803人参与)。调查结果显示,18.2%的人认为“80后”是“贬义词”,7.7%的人认为是“褒义词”,更多的人(56.7%)认为“80后”是“中性词”。参与调查的人中,62.8%的人确认自己就是“80后”。

  17.6%的人认为批评者是在嫉妒“80后”

  从2004年开始,社会掀起了一阵批判“80后”的潮流。文坛上流传“‘80后’基本是被港台文化洗脑的一代”,网络论坛里出现“80后批判系列”,部分媒体开始批评“80后”是“啃老族”。

  调查显示,面对这些直指“80后”的批评,65.6%的公众认为“80后”确实有很多缺点值得批评;50.4%的公众认为“80后”确实存在问题,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引导。

  “‘80后’与‘70后’、‘60后’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责任心的缺失!对自己、对他人、对工作、对社会的责任心都普遍不强。”上世纪70年代生人、中国农业银行总部程序员小华认为,“80后”是失去信仰的一代,对问题理解不深刻,比较自私,同情心差,动手能力差……在小华看来,一切能够想到的负面标签似乎都可以贴在“80后”身上。

  为什么对“80后”会有这么多批评?

  此次调查中,17.6%的人认为批评者是在嫉妒“80后”,因为“80后”生在一个好时代;14.2%的公众认为批评者是官僚主义思想作祟,没事儿找事儿。此外,33.5%的公众“反感”一窝蜂地批评“80后”。

  70年代生人、某IT公司中层主管赵行德认为,人们给“80后”贴标签的时候,并没有希望“80后”改正,他们也并不是建设性地给“80后”提意见,他们甚至还带有少许的幸灾乐祸,潜台词就是:“你们‘80后’很差劲。比我们可差远了。”

  “我是老太太,但我喜欢现在的年轻人。”一位参与本次调查的江苏网友留言呼吁“无需特别注意‘80后’”。

  “再过10年,他们不会比‘70后’差!”搜狐论坛上,一名自称“70后”的网友说,“我随着年龄的增长,韧劲是增强了,但同时冲劲儿越来越少了。而我发现个性独立的‘80后’更有冲劲儿。”

  “很多偏见源自差异,而我们又和过去的人太不同了。”

  “有缺点不代表没希望。谁没缺点?‘70后’或者‘90后’没有吗?”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研二学生小王认为,“80后”群体中不同个体会呈现不同的生活姿态,主观地给“80后”贴标签过于片面。

  调查显示,67.9%的公众认为对“80后”的批评“以偏盖全”,因为“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44.5%的公众认为“70后”、“90后”也存在类似问题,不能一味责怪“80后”。

  “很多偏见源自差异,而我们又和过去的人太不同了。”华中科技大学新闻学院学生冯晨城疑惑道,“难道大家就希望新一代人和过去的人一个样子吗?”她认为,社会要进步,就应该允许差异,不能想着去“复制”。

  此次调查中还列出了时下流行的给“80后”贴上的各种标签,其中“个性叛逆”高居榜首,有44.6%的公众选择此项,接下来的是“娇惯懒惰”(40.9%),“多元”(39.5%),“有创造力,想象力丰富”(39.1%),“拜金势利”(36.6%),“自私冷漠”(33%)。

  “我讨厌标签,甚至讨厌被叫做80后!”冯晨城认为,没有一个词能够概括一个群体,包括“60后”、“70后”,但是她同时承认,“80后”与其他年代生人相比确实存在特殊性。“所以,如果一定要给我们贴标签,我们唯一接受的标签只有‘多样化’。”

  调查显示,40.1%的公众认为应该让“80后”个性、多元地发展;31.3%的公众认为无须给“80后”贴标签。

  “我们确实是中国财富增长后受益的第一代”

  “一出生就没挨饿,一上学就没听课,一毕业就没工作。”这是一句流行在“80后”圈子中的话,也道出了部分刚刚踏入社会的“80后”的生活状态。

  上世纪80年代生人小唐生在广州,是一个典型的“蜜罐里泡大的孩子”,但他并不认为自己得到了多少实惠:“我们小时候确实是‘小皇帝’、‘小公主’,是中国财富增长后受益的第一代,但长大后我们面对的是社会竞争越来越大的残酷现实,我们很扛压的。”

  据2005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一份报告显示,我国80年代出生人口约为两亿。这一代人的出现让中国有了新的家庭结构,他们的成长更是不断冲击着传统的价值观。调查显示,60.5%的公众认同“80后”是中国转型期间出生的一代,具有象征性。

  即将毕业的小唐花了半年多时间才刚刚脱离“求职队伍”,如今他又在摩拳擦掌地准备加入“买房队伍”了。“大学扩招从我们开始,高等教育收费从我们开始,取消毕业分配从我们开始,取消福利分房还是从我们开始。”小唐苦笑道,改革开放30年,我们“80后”赶上的就是这些,“但是,我们抗压能力强,我们有创新精神,我们也敢于奋斗。我相信未来属于我们。”

  正如一则“80后”的宣言所说:正是这不安与招摇,塑造了他们革故鼎新的个性,造就了他们抗拒墨守成规的精神。他们不能活的太平庸也不能活的太满足。请不要折断他们高飞的翅膀。对于“80后”来说,他们不需要更多的宽容,但他们需要理解——理解他们确确实实是中国社会转型的新生代。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贵州省委书记:我不认为80后90后是垮掉的一代
· 吴金成:“豆腐老师”愿做苗寨石板路
· 80后独生子女承担父母健康养老支出面临困境
· 80后“毕婚族”:时尚背后有隐忧
· “80后”教师快乐也烦恼
· 乌鲁木齐:“80后”教师重返课堂急充电
· 积极方面勿忽略 无病呻吟不仅是“80后”现象
· 年代是一个外在的东西? 奋斗成“80后”关键词
· 中国援非志愿者受赞誉 80后比父母想象更独立
· 一顶崇尚奢侈、爱慕虚荣的帽子就这样扣在了“80后”头上。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