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观察
中学教科书课文删除争论的背后
2010-07-07    北京青年报

字体大小:

  最近一段时间,围绕着中小学教科书内容问题,学界展开了激烈的争论。首都师范大学的一位教授公开表示应当删除初中课本中《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内容,尽可能地减少血淋淋的杀人场面。北京外国语学院一位副教授建议删除中学课本中朱自清先生著名的散文《背影》,因为这篇文章宣扬了不健康的东西,文章中“父亲”不遵守交通规则行为不值得提倡。

  初中和高中课本之所以选入《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和《背影》,是因为它们代表了中国不同时期的文学成就。然而,历史的脚步毕竟在不断地向前迈进,当社会呈现出多元化状态,这些文章的确容易产生歧义。以往,《水浒传》中“鲁提辖”被塑造成为反对压迫、奋力抗争的代表,血淋淋的杀人场面被阶级斗争的宏大主题所掩盖。而如果按照现在的法律来衡量,他的行为就显得过于莽撞。他既没有调查事实的经过,同时也没有提交司法机关审判,而是采用一种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这种行为在倡导依法治国的时代显然不值得提倡。

  不管我们是否认同批评者的观点,我们都应该允许这些学者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过问题的症结在于,我们删除了这些文章是否就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多元化社会的基本特征就在于,面对同一个事物,很难有一个绝对整齐划一的价值判断。当我们收录其他文学作品之后,我们仍然会发现,类似的争议不可避免。那么,我们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删除这些曾经或者正在引起争议的文章,还是改变我们的思维观念,重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当前教科书中出现的问题,实际上是传统的思维定势与多元化社会相互矛盾产生的问题。在以往的教科书编写过程中,编者往往先确定一个明确的主题,然后按图索骥,选择那些符合我们价值判断的文学作品,并且把它们作为初中或者高中作文的范本。现在,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学生们很难按照某种事先给定的主题思想分析文学作品。如果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没有改变,即使我们收入再多的文学作品,也仍然会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方法不是删除现有教科书中的文学作品,而是允许不同的编撰者编写多种教科书,并且允许中小学自由地选择教科书的版本。可以设想,在未来的语文教学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考,对文学作品作出判断。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从而不断地扩大自己的视野,拓展自己的思想,逐渐地拥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国的语文教学是一种灌输式的教学,主题确定之后,学生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把文学作品拆解得支离破碎,然后按照既定的主题思想重新组合编排。在这种填鸭式教学中,文学的意象不复存在了,人们通过教学大纲抽象的表述,来阅读文学作品。这是一种极不科学的教学方式,它不仅会破坏学生的想象力,而且会彻底摧毁学生的逻辑表达能力。所以,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当允许学生独立思考,对文学作品发表不同的意见。

  此外,笔者希望教育主管当局从教科书编写制度改革入手,允许不同的学校选择不同的教科书,或者允许学校提供更多免费的教学辅导书,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理解文学作品,并且根据自己的判断给出答案。大学在自主招生时,既要考虑到高考的分数,但同时也要考虑学生平时的阅读表达、分析判断能力,逐渐地引导学生丰富自己的思想,独立地作出判断。

  相关报道北外副教授建议中学课本删去《背影》引发争议

    

  相关报道血淋淋杀人场面 教授提议删除水浒传课文引热议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语文教科书编者谈选文:课本不只是美文汇编
· 追寻童年时代语文教科书中的“红色足迹”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