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观察
“体育、艺术2+1项目”引发争议
2011-06-13    中国文化报

字体大小:

  思哲

  教育部日前下发通知,决定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艺术教育的教学和活动,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知一经发布,便在网络空间引发了激烈争论。是推动了素质教育还是加重了课业负担?是美好的空想还是可行的措施?数以千计的公众在各大门户网站留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教育部:至少学一项艺术特长

  教育部称,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是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组织广大中小学生参加科学健康、生动活泼的体育和艺术活动,提高运动能力和艺术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教育部在通知中要求,教育行政部门要把项目实施情况纳入学校体育、艺术教育专项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实行检查、督促,促进“体育、艺术2+1项目”健康发展;要指导中小学校精选体育、艺术项目,研究制订认定标准和实施办法。各地各校要开齐开足音乐、体育、美术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把“体育、艺术2+1项目”的相关内容纳入教学计划,创新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

  为了保证项目得以持续推进,教育部还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体育、艺术教师队伍建设,按照国家教学计划要求配齐体育、艺术教师,要加大专业培训工作力度,提高体育、艺术教师业务水平和辅导“体育、艺术2+1项目”的能力。

  支持者:早应该执行了

  “体育、艺术2+1项目”推出之前的几年,教育部曾在试验区进行过试点。试点的效果得到了许多民众的认同,此外,他们在自身成长的过程中也越来越体会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湖北荆州的一位网友表示,支持教育部的规定,这是提高学生兴趣、发掘艺术人才的好方法。要提高体质,需要体育;要提高创造能力和思维品质,增进修养,需靠艺术。广东深圳的网友“呔铃王”也对教育部的通知表示大力支持,认为这是“早应该执行的政策了。看看人家日本,每个高中毕业生都能掌握一门体育艺术方面的特长技能”。

  而重庆的一位网友则表示,这是自己绝对要支持的政策,“虽然我已经大学毕业了,看到后仍然心情激动,为下一代感到高兴。”

  怀疑者:指挥棒不改,便是空谈

  目前,在内地许多地区,高考指挥棒仍在绝对地指挥着教育实践,一切教育行为都围着高考来进行。广东佛山的网友“460935431”说:我的孩子才初一,每天5点30分起来,6点半就要赶到学校,一直到晚上9点30分放学,到家都10点了,还要抓紧时间做在学校没完成的作业,每天都这样,实在太累了。平时难有时间用于体育和艺术活动。

  事实上,在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之前,教育部有关司局也曾屡屡要求各地要切实开展体育和艺术教育。不过,在一切围着高考指挥棒转的情况下,这些行政指令多数时候并不能得到有效执行,体育、艺术课往往被高考必考科目挤占。广西南宁的一位网友说,其所在的学校只要升入高二,美术课和音乐课就没有了。高三更甚,体育课可能一个月一节。而河北邢台一位网名为“07lizengli2”的家长说:“我的孩子现在上小学四年级,音乐、美术、体育等副科就经常被占用,更何况高中生了。真是上面一阵风,下面一窝蜂!上海普陀的网友“平民百姓”表示,自己欢迎教育部的这个政策,不过,“能不能同时帮我们的孩子在语数外方面真正减负啊,否则,空谈!”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全国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国防教育年度工作会召开
· 教体育的农村小学语文老师:足球让留守儿童自信
· 全国各级体育项目传统学校总量达到1.5万所
· 上海扩大高中体育专项化教改试点 学生按兴趣上课
· 张伯苓:不懂体育者,不可当校长
· 江苏将武术列为小学、初中体育必修课
· 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
· 王登峰谈体育:体育资源不能只惠及少数学生
· 校长心中的学校体育什么样 如何落实每天一小时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