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征文通知发布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观察
精英入“围城” 在港内地生的“七年之痒”
2013-04-18    人民日报

字体大小:

  2005年,经教育部批准,香港8所高校开始在内地17个省市全面招收本科生,拉开内地生赴港求学大潮的序幕。7年间,每年有1000多名内地应届高中毕业生进入港校,赴港攻读研究生的数量也迅速攀升。目前,在港内地学生的总数已超过5万人。

  7年时间,他们经历了怎样的求学生活,现在过得怎么样,面对未来又将如何抉择?根据香港相关规定,内地居民连续居住7年即可获得永久居留权,在港内地生由此更面临着令人纠结的“七年之痒”。

  精英入“围城”

  刚刚过去的2012年,香港大学计划在内地招收300名本科生,吸引了12438名考生报名,较上年增加2076人。最终,港大录取363名学生,其中21人是高考的省、市“状元”。

  通过全国统一招生计划提前批次录取学生的香港中文大学,录取305名新生,高考成绩排名均在各省、市前0.1%之内,其中位列省、市前三甲的有49人。

  其他港校的招生情况也大致类似,以每个省市都有数十万考生情况来看,进入港校的学生都可谓是“万里挑一”、精英中的精英。

  这些学子怀抱着各自的梦想和憧憬,负笈香江求学。

  谈到选择香港的原因,香港浸会大学毕业生管乐天表示,香港东西文化交汇、国际化的环境、自由的氛围是吸引她的地方。大学期间,她选修了国际新闻专业,毕业后进入一家本地报社工作。

  不过管乐天认为,对于内地学生而言,香港既是一个自由之城,又是一个“围城”。这里的“围城”有两层涵义。一是,作为“一国两制”的地区,内地人进出香港受限制。虽然内地生享有不限次数进出的签注,但一年一续签、每次出入境均需盖章才放行,仍让不少内地生感觉香港就像是一个被围墙“围”起来的地方。

  二来,香港与内地无论是在社会制度、管理方式还是在行为规范、甚至生活模式上都有很大差别。因此,内地生从进入香港第一刻开始就面临着思想的冲击,接受还是不接受、思考未来的去或留,都伴随着内地生在港的点点滴滴。

  融入大不易

  繁华璀璨的国际大都市、社会运作高效、公共设施健全,说起香港的整体印象,就读香港大学经济与金融学的宁波姑娘刘远静评价正面。不过,问到她对在港的生活满不满意,她却微微地摇了摇头。刘远静说,香港虽好,但对内地生而言,要真正融入却不容易。

  香港的常用语言是粤语和英语,全英化的教学、粤语化的语境,一进入香港,内地学子就面对语言关。

  刘远静回忆说,刚到学校的时候,学校餐厅的服务员不会说普通话,每次买饭都要连指带画,十分不便。好在身处这个语言环境,加上香港各高校针对内地生都开办了粤语和英语进修课程,语言的问题逐渐得以解决。

  相较语言差异,生活习惯不同更让不少内地生感到不适应。内地生在港求学期间一般会选择住在学校宿舍,宿舍内学生活动活跃,但内地生的参与热情却不高。

  香港中文大学电子工程系的丁浩,大学4年都住在宿舍,他说自己4年基本没参加过宿舍和学校社团的活动,因为语言文化的差异让他觉得难以融入。

  丁浩说,内地生在香港会有一种弱势感,语言、文化、生活习惯均不在社会主流,大部分人都会有一种“漂泊”感。虽然受香港高等教育培养,但却少有能真正融入香港社会的,内地学生“客居”的心态十分普遍。

  去留两难间

  按照香港《基本法》的规定,内地居民在香港连续居住7年以上便可获得永久居留权。7年过去,最早的一批学子已具备居港权的条件,留下还是离开,正成为这个群体普遍的纠结。

  香港特区政府为鼓励内地学生毕业后留港,于2008年放宽内地毕业生就业安排,内地生毕业后均可无条件留港一年。

  香港中文大学经济系毕业的苏州小伙陈辰没有申请这一新的签证安排,毕业后就回上海工作了。“上海离家近,工作机会和待遇不逊于香港”,陈辰如是说,“更重要的是,上海不存在融入的问题。”

  在港内地毕业生联合会主席耿春亚介绍说,内地毕业生主要有三个方向,留港、出国、回内地,其中留港的比例最高,但内地生是否适合留港发展,关键在于融入。

  据香港中文大学统计显示,该校2011年内地本科毕业生中,77%留港,13%海外进修,回内地的有10%。

  香港理工大学毕业的王习很乐意继续留在香港,他认为香港社会公平、法制健全,相信能够闯出一片天地。

  但更多的人则是处于彷徨状态。来自北京的赵正到香港第七个年头了,对于是否申请永久居民,他犹豫不决。取得香港居民身份,就必须要放弃北京户口,他不舍得。但留在香港,工作时间长、压力大,居住环境狭窄,房价高不可攀,又让他很为难,更关键的是身份转变却不代表身份认同的转变。

  赵正说,他最终的选择可能是在取得香港永久居留权后回内地发展,因为他的价值观和生活理念更贴近内地,而取得香港永久居民身份则是为了更方便以后出国。因此,7年时光,他成了香港人,却最终要做住在北京的外地人。(记者 李永宁)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赴港求学又有新出路 香港职校诚招内地生
· 赴港求学可先申请副学士
· 港校为何在世界大学排名中抢眼?
· 三所港校拉开2014年度内地招生的序幕
· 时评:港校应针对内地生源变化推进办学改革
· 港校与内地名校激烈争生源 北大清华在京不减招
· 港校与内地名校争生源 北大清华在京不减招
· 港校将聘内地教师 帮跨境学童适应
· 海南12名学生进港校 理科状元被港大录取
· 内地尖子生报读港校热情高 6港校可招内地生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