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观察
双非学童是否挤占了香港教育资源?
2013-07-08    新华网-人民日报

字体大小:

  记者调查:双非学童是否挤占了香港教育资源?

  有媒体称,在往返港深的1万多名跨境上学的儿童中,父母双方均非香港人的学童占绝大多数。

  每天早上,1.6万多名身穿校服的学生,从罗湖、落马洲、深圳湾等口岸进入香港,到幼儿园、小学或中学上课。下午放学后,再从香港返回深圳。

  他们被称作跨境学童,包括“单非”(父母一方为香港人)、“双非”(父母双方都不是香港人)或父母均为香港人的学童。有媒体称,双非学童是跨境学童的主体,一些香港当地居民认为,双非学童涌入香港北区上学,挤占了香港教育资源。这些说法是否准确?人民日报“求证”栏目记者进行了调查。

  疑问一:跨境学童主要是双非学童?

  【调查】 跨境学童多为“单非”和港人子女,“双非”约占10%

  有媒体曾报道,“根据香港教育局的资料,跨境学童大部分是双非儿童。”实际情况如何?

  本报记者就此向香港政府教育局查询,教育局介绍说,根据学校提供的数据,2012/2013学年就读于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的跨境学童分别为7454名、6749名及2153名;2011/2012学年就读于幼儿园、小学和中学的跨境学童分别为5708名、5276名和1881名,共计12865名。

  但香港政府教育局同时表示:“我们从未就学童父母的居民身份搜集资料,因此无法提供有关数据。”也就是说,教育局掌握的跨境学童资料并没有区分单非、双非或父母均为香港人等类别,无法估算双非儿童在整体学童中所占的比例。

  深圳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亦表示,并没有明确统计过跨境学童中双非儿童所占比例。

  有多少跨境学童是双非儿童呢?记者调查发现,目前跨境学童多为港人子女,双非儿童占比并不大,在双非儿童占跨境学童(非全部在校生)比例较高的香港北区的小学,也仅约10%。

  位于香港北区上水的凤溪第一小学,距罗湖口岸只有9分钟车程。全校760多名学生中,有一半跨境上学,在北区学校中很有代表性。校长廖子良介绍,跨境学童大部分是单非儿童,其次是居住在深圳的港人家庭子女,双非儿童只有40多人,主要集中在一、二年级,约占该校跨境学童的10%。由于申请下一年度入读北区小学的跨境学童人数有相当大的增幅,估计双非学童的数量及所占的比重均会有所增加,上升趋势将持续3年。

  北区校长会主席陈绍鸿是上水惠州公立学校校长,他介绍,去年学校收了210名小学一年级新生,其中80多名是跨境学童,双非儿童仅有10名。“今年情况还不清楚,因为必须入学后看到学生父母的资料,才知道双非儿童比例。”

  记者询问附近其他学校的情况,与凤溪一小、惠州学校大同小异。记者采访多位接送跨境学童的保姆车司机、阿姨也证实,跨境学童大多是港人子女。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内地1.6万双非儿童每日耗5小时跨境深港上学
· 过万跨境学童香港读书 抢生源说法需多重理解
· 深圳居住香港上学 跨境学童数量急剧膨胀背后
· 港校将聘内地教师 帮跨境学童适应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