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观察
中国科大少年班探秘:让早慧的梦想绚丽绽放
2013-09-24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让早慧的梦想绚丽绽放——中国科大少年班探秘

 

中国科大少年班的18岁成人仪式。资料图片

  今年,大名鼎鼎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35岁了。三十多年来,一路辉煌的同时,也伴随着质疑。“神童教育”?“拔苗助长”?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笔者近日走进中国科大,为你揭开少年班神秘的面纱。

  为早慧的孩子提供快乐成长的平台

  在中国科大东校区郭沫若广场边,绿树掩映中有一座朴素的小楼,就是少年班所在。1978年3月,科学的春天里,在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的大力倡导和邓小平、方毅等领导人的支持下,中国科大创办了少年班,目的是探索优秀人才培养规律,培养科技等领域的拔尖人才。

  “少年班的产生,既是知识荒漠时代对人才的渴望,也确实有客观需求。”少年班学院执行院长陈旸教授说。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确实存在一些智力早慧儿童,让他们早一点进入大学,在一个适宜的环境中学习,恰恰是“因材施教”的体现。“如果相关知识已经掌握了,还要在中学多混几年,其实是对他们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的压抑。”

  即将毕业的何淼同学很认同这种看法。他从小学五年级直接升初一,没上六年级,原因是当地小学六年级有各种补习课,他爸爸认为“没必要去拼小升初的考试,要快乐地学习。”

  每年报考中国科大少年班的有数千人,最后录取50人左右。什么样的孩子适宜上少年班?“关键看学习能力和意愿。”陈旸说。最初几年,科大老师带着试卷到全国各地去考学生。后来,通过高考录取,根据学生高考成绩,确定复试人选。在复试环节,除了比较难的数学、物理笔试外,还设置了“现教现考”环节,以鉴别学生真正的学习能力。

  对于社会上“神童”的称谓,陈旸尤为不赞同。“我每年都给刚进校的同学泼冷水,告诉他们不是什么神童。”陈旸说,我们有个规定,少年班在校生不接受媒体采访,因为孩子容易被“捧杀”。

  “最吸引我们的是自由”

  走进少年班学院的小楼,除了一个自习室、一个简易的机房和一些管理人员、班主任的办公室外,并没有想象中的教室、实验室等教学科研设施。

  “与其他实体院系不同,少年班学院只有精干的管理团队,师资、教学等依托全校的资源。”陈旸说。

  在陈旸看来,少年班最大的优势是进校后不分学科专业,类似于美国大学的本科生学院。学生第一年学基础课,一年后自由选择到不同学科大类平台,三年级再自由选择专业,课程在全校范围内选。数学、物理等基础课按照专业的要求开设,比其他学院非本专业学生学得要深些。因此,同学们不仅基础更扎实,而且一个班级、宿舍中有学不同专业的,便于学科交叉,也为今后工作建立了有不同专业背景的“学术圈子”。

  赴美国加州理工大学深造的王嘉骝同学,2009年高考是安徽省第16名,放弃了北大清华,来到与中科大少年班一起编班学习的教学改革试点班(零零班)。原来,小王想学化学,他在填报志愿时,比较了国内最著名大学化学专业的课程,发现还是少年班学得深。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考上中科大少年班的,都是神童吗?
· 中科大2014级新生报到 少年班迎来“00后”
· 探秘中科大“最牛”毕业班:49名学生23人留学
· 中科大少年班“牛”宿舍 全被美国名校全奖录取
· 直击中科大少年班复试 "现教现考"像测"情商"
· 53名"神童"角逐中科大少年班 院方吁勿捧杀
· 教育纪事:少年班创建 科学春天里的少年突击
· 中科大少年班——在争论中探索不止、一路前行
· 少年班或将复制到南方科大?具体措施还未商讨
· 昔日神童成高僧 反思中国家长抹不去的天才情结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