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观察
“学霸专属自习室”,你怎么看
2015-04-10  中国教育报  

字体大小:

  编者按

  近日,华中师范大学教务处下发通知,将两间自习教室指定为“博雅计划”和“未来教育家计划”专用教室。此举引发争议,有人称这是变相的等级之分,公共领域的特殊就是特权,这一做法损害了大多数学生的利益,同时也有舆论认为,专属自习室在本质上而言,是一种选择性激励,包含有制度善意。本期约发两篇评论,以飨读者。

  对专属自习室少点特权焦虑

  ■廖德凯

  一直以来,公平正义都是大学生最关心的焦点问题,而涉及身边的、特别是涉及切身利益的公平问题,更是为大家所格外关心。大学生之敢言与“较真”,是一种优点,也是社会的稀缺资源。不过,具体到高校为特别优秀的学生提供专用教室这样的资源激励,还应当多看到其中的积极因素,少一点特权焦虑。只要学校在确定优等生时是公平公正公开的,进行的资源激励是适度的,就不宜以“特权”视之。

  近些年来,随着对教育基础设施投入的增加,高校教育基础设施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由于学生绝对数量的同时增长,教育资源的紧张状况并未得到根本改变,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冰封雪飘的寒冬,都不难看到学子们为一个座位而早早排队等候开门的场面。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高校教育资源的紧张状况在短时期内还不可能有大的改观,因此,资源短缺在高校依然会是一段时期的基本面貌。

  在这种基本状况暂时无法改变的情况下,现有资源确实“喂不饱”所有学生。学校推出各种优等生计划,给予学习更努力或者更具发展潜力的学生更多的资源倾斜,是一种“让一部分学生先吃饱”的精英教育思路,同时也可以在学校里营造学习上的竞争氛围,激发学生竞争意识。而在扩招满足更多人进入高校学习的同时,也通过适度的精英教育,让在学习上更努力、天赋更突出的学生脱颖而出,为培养更高层次的优秀人才打下良好基础。这种思路在当前的条件和国情下,是无奈之举,却也是务实之策。

  因此,不能简单地将高校教育资源向优等生的适度倾斜视为特权,而应当视为正常的激励机制。真正应当给予特别关注的,是各种优等生选拔机制是否公开、选拔条件是否公正、给予的竞争平台是否公平、选拔的程序是否经得起推敲等等。如果这些问题能够受到师生的有效监督,所有学生不分专业、不分身份、不分性别地得到公平参与的机会,则应当得到认同;反之,如果选拔未能得到师生的监督和认同,则其公正性当受到质疑。而在选拔之后的资源倾斜,并非这一机制的关键所在,只需要评估这种倾斜是否适度即可。

  所谓的教育资源的适度倾斜,是指教育资源向优等生倾斜时,应当以不造成资源浪费、不过度挤占公共教育资源为原则。以自习教室为例,如果规定专用教室只能为优等生所使用,就有过度挤占及浪费之嫌。适度的“专用”,应当是优等生有组织使用时的优先权,而不是专有权。当优等生没有进行有组织使用时,应当以共用为普遍原则,以先到者权利为基本规则。对适度优先权的规范和解释,既体现了激励原则对优等生的倾斜,又保护了普通学生的基本权利。

  教育资源的分配,在教育资源紧张状况下,一直都是难题。但通过适度的激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不但可以解决部分问题,而且还有利于学生竞争意识的增强。对于学生来说,如果对学校的优等生选拔机制没有异议,就应当摒弃对教育资源的适度倾斜的特权焦虑,反过来多审视自身,努力争取取得更好学业成绩。在平复了内心焦虑一心向学的时候,可以发现那点对优等生倾斜的“特权”,可能正是自己不断进步的牵引之力。(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学霸月均流量30G,大学生上网和成绩有什么关系?
· “学霸”“学渣”可预测 大数据还会如何改变生活?
· 西安电子科大“学霸”班级是怎样炼成的
· 真正的“学霸”不会只靠成绩刷存在感
· 年营业额破百万 大三“学霸”老板如何炼成?
· "学霸"提前1年上清华 成合肥2016高考录取第一人
· 北京超700分理科“学霸” 超半数在海淀
· 河南3所中学对学霸设大学先修课 非想学就能学
· 学霸不适应在国外读世界名校 退学回武汉读成教
· 调查称学以致用型“学霸”生活中最受欢迎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