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中国教育 高校科技 教育信息化 教育在线 教育舆情 CERNET 下一代互联网
CERNET第三十届学术年会
  • 中国教育人博客
  • 天下教育
  • 考试培训
  • 中小学教育
  • 家庭教育
  • 就业创业
  • 菁菁校园
  • 分享空间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教育 > 教育观察
贫困生就该有贫困生的样子吗
2016-11-10  中国青年报  

字体大小:

  助学工作长期以来都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少高校学子开始吐槽,为什么有些人穿戴讲究,用着各种电子产品,仍然属于“贫困生”,而有的同学却因为偶尔的一次“奢侈”消费被取消助学资格。

  贫困生是否该有一个贫困生的样子?这成为了近日高校学生争论的新焦点。不少高校教师表示,日常消费的确是筛选贫困生的重要参照指标,也是相对公平的方式。但是,即使有种种不同的测量方式,一个学生家庭的经济收入也很难以完全客观透明的量化指标进行测量。

  评定学生是否贫困过程十分复杂

  2015年,有媒体报道武汉一所大学,学生在食堂用餐一顿,如果女生超过6.2元,男生超过7.2元就有可能被取消助学资格,一时间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穿戴或使用高档物品是不是应当成为衡量学生贫困与否的标准?对此,有高校教师表示,仅因为学生的个人物品取消助学金的做法欠妥。

  北京某知名高校多年从事学生工作的兰老师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个人物品不足以作为评判学生是否属于贫困生的标准,应该综合来看。如果家里省吃俭用给他的钱,怎么花是学生自己的事。评定一个学生是否贫困是十分复杂的过程,学校不能因为其使用了高档物品就武断下结论。”

  2007年,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印发了《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对高校全日制本专科生向学校申请国家助学金的标准提出几项基本条件:一是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是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三是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四是勤奋学习,积极上进;五是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然而,就是这条“家庭经济困难,生活俭朴”成为引起高校学生争论的焦点。

  对贫困生的认定不可能有一个量化的指标

  一般来说,学生本人可以向学校提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提交经家庭所在地的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核实盖章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学校收到学生申请后,经审核,以民主评议的方式认定其是否属于家庭困难学生,这一申请表成为了高校衡量学生是否贫困的最基本标准。

  北京某高校学生资助中心主任李老师表示:“本人和家人能筹集到的钱不能够支付自己的学习生活费用,我们把这样的学生认定为经济困难生。此外,一些学校还有其他标准,比如看学生家庭人均收入是否达到本城市的最低生活保障。”李老师表示,填写表格的衡量方式并不全面,因为现在一个家庭的收入没办法通过官方的渠道获得。“现在的申请表都是学生自己写的,最后盖一个民政部门的章,但民政部门也没法查到学生家庭具体的收入情况。但是按照规定,学校在审核认定的时候,就把这张申请表当作标准了。”

  因此,在此基础上,不少学校开始通过多种渠道对贫困学生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考量,但这也只是增加一些参考标准,也不能说是完全客观。

  李老师表示:“我们学校还把学生的日常消费作为参考判定的依据。但是学生具体花了多少钱,我们也没办法知道。另外,我们还会对学生家里的住房情况、有无病人、有无兄弟姐妹等情况进行调查,作为参考,但这都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家庭的情况。”

  “所以,对经济困难的学生的认定本身就不是一个可以量化的过程。”李老师说,除了评定标准受人为影响较大,学生本身也有其他影响因素,比如家里突然受灾了,或者家人突发疾病,这些都应作为贫困生的判定条件,但学校一般难以及时跟进调整。

  兰老师也表示,很多高校对于助学金的申请发放是静态的,这也导致有些看起来没那么“贫困”的学生拿到了助学金。“因为这个信息是从大一入学填的表来认定的,但是,有时学生在校期间的收入来源可能也会变多,比如奖学金、做兼职等,学生生活也就没那么困难了。但是学校发放助学金仍旧看的是入学统计的名额,并没有一年一认证一核实评定的过程。”

  虚荣的消费观念不值得鼓励

  在高校,我们可以听到很多这样的“吐槽”,有人看起来穿戴高档却拿着助学金,有人在助学金的“制约”下无法享受一次奢侈消费。有人说贫困生也有自己的尊严和爱美之心,有人说既然有进行奢侈消费的空间就不算“贫困”。

  贫困生究竟应不应该有贫困生的样子呢?

  李老师表示:“我认为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你是什么样的收入水平,就应该对应什么样的消费水平,不能高于你的经济收入来消费。”李老师认为,现在有的农村家庭可能一家就出一个大学生,砸锅卖铁也要供好孩子,这样的学生消费能力并不低,但是这样的做法并不是正确的,很多贫困学生因此形成了攀比的高消费观念。

  山东某高校负责学生工作的张老师告诉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仅依靠穿着等标准来评定是否是贫困生很不公平,贫困学生如何消费有自己的自由,不应因此被大家指指点点。

  对于那些用着高档手机、电脑,花钱大手大脚的“贫困生”,张老师表示,在他的工作过程中的确见到有学生平时花钱大手大脚,但家里的确贫困,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骗补助”。“有些学生用自己勤工俭学攒下的钱,购买一些高档用品,可能只是他不想让别人知道这些事情。”张老师说,或许是有亲戚朋友送给学生的礼物,或许是学生得到了一些社会资助,这都是有可能的,因此不能用学生使用什么东西去评价他是否贫困。

  但是,张老师认为,这样虚荣的消费观念是不值得鼓励的。“高校发放助学金归根结底是希望正向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回归到学业上来,学生毕竟还是要以学习为中心”。

  如今,各个高校对于贫困学生的资助水平都在逐年上升,然而,比物质资助更重要的是精神引导。李老师表示:“国家发助学金是补助学生学习生活的,不是让学生用来攀比的。学校既然认定他们是经济困难的学生,学生就应该生活勤俭节约。”

  因此,学校在发放助学金的同时,也应加强对于正确消费观、人生观的引导,避免这些没有太多生活阅历的学生在拿到助学金后,在优越的城市生活中迷失了自己。

  李老师认为:“学校如果只发放了助学金,相当于只完成了一半的工作。学校还应对受资助的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有义务提醒他们拿到钱应该怎么花,树立端正的消费观,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毕竟这是一年的钱,有些学生拿到这笔钱是不知道怎么合理运用的。”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教师均为化名)

教育信息化资讯微信二维码

 

  延伸阅读
· 资助政策送上门 贫困新生入学“三不愁”
· 四川贫困生明年可享4项资助新政
· 中国将建信息系统 对贫困生资助精准度提高
· 高校为何频出“伪贫困生” 评选制度需完善
· 教育部:禁截留挤占挪用高校家庭贫困生资助金
· 贵州发放7亿元生源地贷款 13万贫困生圆大学梦
· 高校规定抽烟不能被认定为贫困生 被指因噎废食
· 全国已有143万贫困生签订助学贷款合同80.7亿元
· 贫困生补助金疑被学校强捐 校方称仅是口头倡议
· 媒体称改善农村贫困学生营养已迫在眉睫
建一流大学
·EDU聚焦:校园"毒跑道"
·快乐暑期安全教育别放松
·聚焦:毕业生迎来创业季
·教育3.15:优化教育环境
·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
·开学第一课历年视频资料
  部委动态
·加强中小学校党建设工作
·做好普通中小学装备工作
·治理有偿补课和收受礼金
·高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 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    CERNIC, CERNET
京ICP备15006448号-16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京公网安备 11040202430174号
关于假冒中国教育网的声明 | 有任何问题与建议请联络: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