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不超过用字总量30%的高频汉字覆盖了全部语料的99%
今年适逢年度《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发布五周年,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特意做了2005-2009年度用字用语的比较。五年的用字调查显示,覆盖率达到80%、90%、99%的汉字个数分别在581~602、934~971、2314~2400之间,其占汉字总数的比例分别没有超过7.15%、11.49%、28.47%,也就是说每一年不超过用字总量30%的高频汉字覆盖了全部语料的99%,因此高频字的使用数量相对稳定。同时,每年前3500个汉字中,有3358个汉字是相同的,使用的字种也具有稳定性。
报告显示了年度用字总表与现行规范字表之间的差异。比如最常用的是《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这是在上个世纪制定的7000个通用字。但是现在媒体里面,有661个字没有在这个字表里面出现。这种情况也说明了语言文字的规范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调整。
基础教育各个不同学段的汉字学习应该做进一步细分
报告还对国内6套、中国台湾1套、中国香港1套,共8套小学语文教材的用字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
每套教材的生字字种数相差不大,最多的2997个,最少的2238个,平均2652.5个。大致说来,大陆地区教材的生字量高于港台地区的教材,新课标教材多于其他教材。
教材之间的生字字种差异大。8套教材总共出现的字是3855个,比8套教材平均生字数多出了45.3%,比《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掌握的2500字多出54.2%。这说明,不同教材在选取哪些字作为生字时差异相当大,即各套教材的生字字量接近,但字种差别大。
报告指出,应该对基础教育各个不同学段的汉字学习做进一步细分,细分的原则是“按照儿童年龄段的认知特点,以及汉字必要的属性做参数”。
李宇明表示,在小学生识字方面,如果字种差别太大,不是一个好现象。这说明教材的编写者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语言文字在基础教育里,特别是在小学教育里面的作用,这个问题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小学第二个学期、第三个学期、第四个学期是出现生字的高峰,也就是一年级下学期和二年级,是识字的高峰。”李宇明解释,由于各种教学方法的不同,人教社新课标版生字起伏比较大,台湾康轩版生字出现曲线比较平稳,这可能是教学方法不一样产生的。
推荐专题:纪念《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10周年专栏
推荐专题:教育部2010年第8次新闻发布会专题报道

|